【摘要】“借形联想”是儿童创意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关于如何“借形”来“联想”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是笔者对“借形联想”之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儿童创意美术、借形联想、创意思维
一、研究缘起
《国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发展儿童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给儿童创造自由的表现机会,鼓励儿童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同时,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儿童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儿童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干涉太多,儿童无法真正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这样就忽视了儿童的创意性表达和审美情趣的感受,使儿童难以体验到创意带来的快乐和自由。(2)儿童使用工具材料不丰富,这就导致儿童创作画面内容单一,美术工具的多以油画棒、水彩笔、画纸为主,创作工具材料的单一就阻碍了学生创意的发挥。(3)美术活动组织形式不丰富,目前,美术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组织形式不多样化,无法给儿童提供一个创意的大环境,儿童的想象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创意和个性无法真正发挥出来。(4)教师指导方式与评价限制了儿童美术作品创意性的发挥,教师对于有想法的儿童,绘画作品有创意的儿童没有做到及时的鼓励与反馈,长期以往,导致儿童无法真正发挥创意.....这些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意的表达,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而创意美术恰恰对培养儿童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因此,对于开展儿童创意美术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借形联想”之研究阐述
创意美术就是内容上有丰富的想象,选材上不拘泥于材料的限制,形式上没有专业的绘画形式之分的可视性艺术。
儿童创意美术就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以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材料,引导儿童动手动脑进行创作,在一定规则范围内,作品没有刻板的要求,儿童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儿童拥有开阔的思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创意美术的载体很多,笔者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创意美术相关教学的探索,其中“借形联想”是创意美术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它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本篇阐述的是如何借叶子的形状来联想添画,它不是简单的在叶子上描绘图案,而是要利用叶子原有的造型,联想添画,获得一种全新的形象。生活中最最常见的叶子,学生最容易收集到的叶子,以他们巧妙的构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同样的道理,这些方法可以迁移到利用随意撕出的纸的不规则形状、影子的不规则形状等等来联想添画。
三、“借形联想”之创意策略
借形联想之创意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对创意的兴趣,如何使学生脱离模仿的状态,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将其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下面结合《叶子片片》(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依形构思,巧用叶子本身的造型特点
大自然中的叶子形状千奇百怪,如枫叶的叶子形状像手掌、银杏的叶子形状像扇形,也像小姑娘穿的裙子、柳叶弯弯的像人的眉毛......教学生收集叶子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收集形状不同的叶子。然后笔者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椭圆形的叶子,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因为椭圆形的叶子最常见,同时也是较难想象的。较难想象的叶子都能变出这么多形象,更何况是其他形状有特点的叶子。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外形和细节特征来联想,同时想不出的时候可以把叶子进行旋转联想。所以学生面对一片叶子,首先要把它翻来覆去的想,仔细观察,不停的感受和联想:到底像什么呢?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一片椭圆形的叶子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人的眼睛,还有的学生观察到叶子尖尖的特征想到了鸟的嘴巴,一整片叶子刚好是鸟的身体。再比如A同学的作品《自由自在的小鱼》,几片椭圆形的叶子和扇形的银杏叶,让它想到了水里游动的不同形状的小鱼,叶子身上的叶柄既可以变成鱼的尾巴,也可以变成鱼的嘴巴,直接在叶子上添画上眼睛和鱼鳞,一幅《自由自在的小鱼》(如图1)图就完成啦!
(二)补充联想,添画线条造型更丰富
学生在构思的时候往往会把叶子联想成某个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或者已经联想到某个造型了,但是还差那么一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勾线笔来添画几笔就完成了,比如B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把一片椭圆形的叶子(一头宽一头细)竖起来很像是老爷爷垂下来的胡子,那光是把叶子竖起来还不行,得在画面上添加上老人,这样《慈祥的老爷爷》才更完整(如图2)。再比如 C同学把一片扇形叶子摆一摆发现很像是孔雀开屏,添画上身体就更像了,整个造型和孔雀神似,就是缺少头和脖子,直接在粘贴好的叶子上面画上头和脖子,一直扬着头的孔雀就好像在展示自己漂亮的尾巴呢!《骄傲的孔雀》(如图3)立刻诞生了!
(三)拼贴组合,先拼后想造型更有趣
除了单片叶子进行联想之外,也可以用多片叶子进行组合联想,可以是相同形状的几片叶子组合起来,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几片叶子组合起来。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启发学生多片叶子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摆法,重叠摆、交叉摆、十字摆、平行摆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一定要先随意拼摆叶子,然后再联想造型,不能够想好造型再进行拼摆,这样就失去了联想的意义。比如很多片长长短短的椭圆形的叶子让D同学联想到了小朋友被风吹起来的头发,构思好了以后就将这些叶子竖起来贴好,贴的时候有些叶子是重叠在一起的,看上去就像是组合在一起密密的头发,然后在这些叶子的底下添加一个小朋友的脸蛋,这样一幅《被风吹起来的头发》(如图4)就很惟妙惟肖了。再比如,很多小小的圆形叶子,让E同学很快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气球,因为气球就是圆圆的,将叶子分开粘贴好以后画上小朋友紧握着这些气球,一幅生动的《快乐六一》(如图5)图就完成了。还有学生将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组合联想,比如F同学将椭圆形的叶子横过来想象成是小朋友的脑袋,底下粘贴上一片枫叶,这片枫叶联想成是小朋友穿的裙子,添加上眼睛、鼻子、手和腿,《精灵小丑》(如图6)图就惟妙惟肖啦!
(四)叶色天然,依照叶子原来的颜色进行创意联想
大自然中叶子的颜色非常丰富,最常见的是绿色的,还有就是红绿黄褐各种颜色夹杂着的,树上掉下来的落叶是褐色的,纯黄的,纯红的.....颜色种类繁复,具有一种纯天然的美,根据叶子本身的颜色想象,发挥叶子这种天然的美,使作品更有创意。
如G同学的作品《快乐的小鸡一家》(如图7),叶子本身的颜色是黄色的,G同学由黄色联想到了小鸡,因为小鸡就是黄色的,直接将叶子作为小鸡的身体。构思好以后,就将叶子摆一摆,努力的像小鸡这个造型靠近。其实过程中也用到了上述的方法,将叶柄作为小鸡的嘴巴,添加上眼睛还有腿,再将一片小的椭圆形叶子重叠粘贴上就像是小鸡的翅膀,这样的话小鸡的形象就更加生动啦!
(五)创设情境,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上述的方法均为“借形联想”之创意方法,但是所有的美术创意都可以运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或者氛围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或者氛围中创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创意。比如可以在学生创作的美术教室张贴大量的具有创意性的画,这样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大环境,学生在创作时也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节奏轻松缓慢的音乐,身心放松再加上这样充满创意的环境,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再比如笔者在进行《叶子片片》这一课的教学时,运用叶子的旅行绘本(如图8、9、10)来贯穿这一课,这就相当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欣赏绘本中的精美图片,并启发学生叶子飘落到哪里?变成了什么?学生欣赏完绘本以后就知道原来一片叶子还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形象。接着再启发学生叶子飘落到艺术家的作品里面会怎样呢?再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叶子飘落到小朋友的手中,又会有怎样的旅行呢?最后让学生创作的时候,叶子飘落到你们的手中,你想让你手中叶子来一场怎样的旅行呢?(如图11,学生正在创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无疑是最大程度的激发了他们的创意。
(六)新颖的展示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全部创作好以后把这些作品贴到卡纸上,然后封面写上《叶子的旅行》(如图12、13),打开就可以把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合起来就是一本绘本,最后就是用绘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惊喜,原来一节课他们完成了一个属于他们班自己的绘本,成就感满满,最后将这个绘本赠与班级的同学。同时笔者也将学生的创意作品发布到QQ、微信等平台,这样不仅是让学生与教师欣赏到作品成果,同时也让家长与其他爱好者欣赏到这样的作品,不仅增进了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互动,而且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网络评论留言)给学生的创意作品点赞提建议等等,学生因为这样一个新颖的展示方式而兴致高涨,这种创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因为这样一个成就感而依然保持着,也为后面的创意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的绘本展现形式点亮了整个美术课堂,这样的网络展评方式让学生兴致满满,这样的展评突出了评价指标聚焦、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新颖性。
(七)评价注重创意过程,保护学生创作热情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展示最后展现的都是成品,教师其实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是不了解的,一般只会更加关注最后的成品。尤其是在创意作品这一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发散思维其实远不止我们最后看到的成品。有的学生创意很好,但是可能造型能力有限,无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表达出来。比如G同学的创作的《亲密无间》(如图14),乍一看,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打雷了,下雨了,可是其他的我们根本看不出他表达的是什么。结果在作业评价的时候,这个同学站起来向我们介绍:打雷了,下雨了,但是我和好朋友亲密无间,我们正躺在一张床上睡觉呢!这片大大的叶子就是我们的被子!我们一般看到这片大叶子都只会想到孔雀的开屏的尾巴、鱼的尾巴、爆炸的头发,极少有小朋友想到用它来当被子盖的!G同学只是因为床画的不立体,不清楚,造型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让欣赏者可能一下子看不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但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意思维,却比其他的类似于模仿的作品要珍贵的多。所以我们在评价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结果与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更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意思维,毕竟绘画的技能技巧是可以随着练习和年龄的增长慢慢提高的,但是想象力被扼杀了却没有了。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意过程,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不被破坏,创意的兴致持续高涨!
(八)感想
在这样一个需要儿童发挥出自己创意的舞台上,教师就不需要干涉太多,在联想时,启发学生观察和联想的方法;在添加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创意表达;在展示时,大胆运用新颖的展示方式;在评价时,及时鼓励并且赞赏,让学生的兴趣和创意始终如一.........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其余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出真正的创意!以上的方法仅是笔者自己的尝试与探索,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应变。
“借形联想”之儿童创意美术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同时使得学生在造型和审美能力上也有所提高。经过自己的创意和妙想让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叶子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新形象,创作之余不经让学生感慨:“只要我们用心,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能够带给我们这么大的惊喜!看来不仅仅是叶子,生活中的废旧纸片、光照过来的影子等等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让他们变成有趣的新形象啊”!看来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将思维方法辐射到其他事物方面了,由点带面的教学真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给学生丰富材料,让他们尽情发挥创意!
给学生自由空间,让他们感受创意无限!
唤醒艺术视觉,感受生活之美,创意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