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亮点,让生成绽放数学课堂精彩(案例)
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亮点,把握教学契机,让生成更加精彩!
学习乘法结合律时,我设计了“25 × 16”一题,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由于已有知识铺垫,学生很容易发现“25”这个特殊数字,要想办法找到它的好朋友“4”,生成了“25 × 4 × 4”的计算方法,一切尽在意料当中。但还有学生的手高高地举着,结果却让我意想不到:有的同学想到把16看成2 × 8,然后用25 × 2得50,再乘8,等于400。 有的同学想到把25拆开,就是5 × 5,再把16拆开,写成4 × 4,用4 × 5得20再乘4 × 5的积20,也是400。 多样的方法呈现的是多样的思路,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将更多的个人经验融入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