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研究>>计划性材料>>2016上课题研究计划

2016上课题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金花

三河口小学课题研究计划书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研究》  

课题总起讫时间

2014-2017

级别

区级

课题

负责人

张金花

课题组

成员

张春燕、周志兰、牟利英、王丽琴、吴银兰、崔海霞、徐群、吴留华、姚琴娟、邵春玉、李素敏、丁云燕、顾卫华、承金梅、陈成

指导

思想

根据区、校教科研计划,本学期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课题研讨为载体,以课堂转型为重点。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将继续立足课堂,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为目标,在教学课堂上聚焦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展开,实现课堂转型,同时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

本学期

课题研究目标

1、把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实践性落到实处,探索出在课堂上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策略,构建创新、有实效的语文课堂。

2、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的具体活动,提高低中高各年段小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全校语文教师的课程理念,实施课堂转型,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中提高科研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

课题研究内容

1、继续建构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在研究中挖掘各学段、各年级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合理整合;梳理出一些表达的技巧和描写的方法;梳理出符合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言语实践的着力点,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2、教师利用教材设计言语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教师在备课中设计板块式活动环节,在课堂上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策略研究。同时,也在实践中进行课堂转型的策略研究。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

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综合各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本年度

研究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本学期主要学习和本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核心期刊文章、研究学者的文章、文献综述、教学论文等。

2、积极上好研讨课,结合各年级教学内容探究符合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言语实践的着力点,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3、完善资料收集,加强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上传。

4、在研究过程中,勤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小结和论文,及时汇总、上传、送评。

活动

安排

第一周: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第三周:课题组学期初会议,布置学期工作,明确研究重点。

第五周:开展理论学习沙龙活动。

第七周:开展研讨课活动。

第九周:开展研讨课活动。

第十一周:开展理论学习沙龙活动。

第十三周:开展研讨课活动。

第十五周:开展研讨课活动。

第十七周:开展课题实践沙龙活动。

第十九周:课题组学期总结会议。

工作要求

主要是加强课题组的常规管理。

1、认真参加每双周四上午一小时的课题研究活动。

2、每次活动后,每位课题组成员要及时上传相关的过程性材料。

3、加强自主学习,每月上传自己的理论学习材料(或摘录)及反思一份。

4、积极反思、总结,每学期上传精彩案例一篇,研究工作小结一份,每学年撰写有质量的课题论文一篇,提炼研究成果。

                                             

补充说明:

1.研讨课活动:(1)每次研讨课前一周,课题组内告知教学内容。(2)活动包括四十分钟公开课(周四上午第一节)和起码二十分钟的评课、研讨(中午)。研讨时先由上课教师简要谈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效果,接着由同年级老师就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评课发言,其他老师补充发言。(3)值日老师负责收集材料、上传。活动材料包括通知、教案、反思、评课稿、活动记录、简讯照片。

2.沙龙活动:(1)前一周告知沙龙主题,各自准备发言材料。(2值日老师负责收集材料、上传。活动材料包括通知、发言稿、活动记录、简讯照片。

3.上传理论学习要求:(1)每月30日前上传完毕,次月1日检查。(2)标题一律为“×月理论学习材料(×××)”,宋体小四,20磅。内容格式统一,摘录和反思。

4.课题组成员如有论文、教学设计等获奖、发表,请及时上传获奖证书图片、刊物图片及论文内容。

5.案例、小结6月15日前上传完毕。

6.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

《言语教学论》(李海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吴忠豪)                                                                   

 

2016年2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