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2014年5月—2015年6月)
三河口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组 执笔:张金花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从2014年5月开始,到2015年6月止,现已结束。在本阶段,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又以实验推动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不同的研究成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并对在实践研究中所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有的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大量的实践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加以科学总结,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一、教研工作更规范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为了使课研教师对课题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我们利用理论学习会、讨论会时间,组织研究教师反复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使得课研教师对课题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了充分与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明了于心。我们悟到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与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准确地找到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改。为此,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研教师学习了有关言语实践方面的理论文章,每月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如从网上下载学习的《凸显语言文字运用,让课堂返璞归真》等20余篇;除此之外,还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人民教育》等杂志,这给了课研教师很大的启发与帮助,成了我们研究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加油站”。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使研究的对象更清晰——学生、教材、教法,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思想与模式,这为本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研究课扎实开展。
本年度我们课题组继续开展了语文教与学研究活动。经过了一年半的研究,言语实践语文研究课推上了新的台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教师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继续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按要求、计划上好教学研究课,每课必评,每课必反思。
二、师生方面有变化
1.教师提高了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参研教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成了名师的摇篮。经过第二阶段一年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十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有多篇文章获区一、二等奖,多位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获省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
2.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延续。
通过与研究前状况的比较,学生学习语文热情提高了,体现在他们主动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普通话说讲故事、对话、演讲等。通过调查问卷和上期末检测成绩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比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理论研究有成果
1.建构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活动内容体系
(1)挖掘各年级教材中的语用训练点
2014.9——2015.6,课题组成员完成了苏教版教材第1——10册中部分课文的语用训练点的汇总,有语言形式点的寻找及其价值思考,有活动形式的构思,还有实现语言实践的具体板块式活动设计。如《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训练点。
(2)整合、梳理各种文体实践活动形式及内容体系
整合各册教材中言语实践训练点,进行梳理后,各种文体的言语实践活动设计也跃然纸上。课题核心组老师进行了提炼,形成了内容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致有诗歌、说明文(包括说理和说事)、记叙文三类文体。
诗歌教学设计:配乐朗读训练,感受诗的节奏,聆听诗的言语,体味诗的意境;对话活动,与诗人感情交流,与文字亲密接触;仿写活动,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感悟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言语实践操作;诗歌朗诵比赛设计,品读诗歌语言,再现诗歌形象,构建言语交际氛围,领悟诗歌蕴含的情思;研讨活动,以诗歌意象为载体,搜集言语材料,探究文化内涵。
记叙文教学设计:美读训练设计,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 文本的声音,品味人物语言,领悟人物性格,“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强化言语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细品文本设计,提倡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以品味、涵咏为主要方式,欣赏文本;音乐、绘画还原文本意境,解读深层涵义;角色表演,体验人物喜怒哀乐,进行言语实践训练;读写结合,对文本进行改写、扩充、编剧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高言语能力。
说明文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品读文本的论述语言,培养学生表达的逻辑性。
细分类,我们对各种问题类课文可进行的板块式活动也进行了整理,特别提出了“专门训练”的内容。童话:①有感情地朗读训练;②续编故事;③专门训练:课本剧表演。科学小品文:①口头进行说明性的描述,指导表述的句式选择和调整;②专门训练:科普作品评介。记叙文:①对课文的情节进行发挥性复述,要注意表述的生动和形象,内容的深刻和出其不意;②专门训练:故事会。古代诗词:①朗诵训练;②意境的描述;③专门训练:对联训练。小说:①口头评介作品;②语言的强调;③专门训练:读书交流会。说理文:①表述条理化的训练;②搜集相关论据;③专门训练:社会自由谈。现代诗歌:①现代诗歌朗诵比赛;②作诗填词比赛。
2.研究成果颇丰
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该课题已经积累了初具规模的各种研究资料。具体有:教学理论研究的论文多篇,个人研究计划、调查问卷和报告若干,收到关于教学的教案和课件十多个。课题组成员自身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索研究,在总结自己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工作的同时,率先制定了阶段实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课题研究的超前性、实效性。当然,如何带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这才是衡量课题研究工作成效的重点。一年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在理论的引领、实践的示范,过程的展示,阶段的小结中,扎扎实实地走过了每一步,推动课题工作一次又一次深入研究!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看到,该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还存在很大的阻力,研究涉及的内容还很不平衡。有些实验项目只是流于形式,既没有实施计划,又没有实验总结,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实验工作,但没有持之以恒,更缺乏理性的提炼和整合。很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同事之间竞争激烈,教学时间紧,没有把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统一起来的意识。一般认为搞理论和学问是教研员的事,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热情。还有部分老师则认为搞研究没经济效益,不合算。也有部分老师确实不知怎么搞研究,做学问。
课题研究下阶段的设想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终极成果也在逐步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同时认识到目前的探索还不够,还属“浅层次”的探索。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持结合已有的“自主探索、定期交流”、“展示成果、集体研究”等有效措施,力争再经过近半年的实验探索,形成足够多高质量的经验论文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实践经验论文进行总结,提炼出各种体裁课文在教学时的言语实践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构建基于培养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形成课研成果。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