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英语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三河口小学英语教研组 周锭执笔
三河口小学英语组承担了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外学习心理学研究普遍指出小学生处在形象记忆阶段,到高年级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初级阶段。基于这一思维发展脉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具体的情景为依托,在与孩子生活紧密的话题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发展。
作为小学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不应该止于语言知识的教学,更应是对学生开展美育,唤醒学生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素养的良好阵营。
在对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基本情况分析后,发现我校学生大多不具备英语课外知识,课堂表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
1、就工具性目标而言,学生能形成一定的语音意识,对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再认、识记和复述,能对文本提取对应信息,但是对于文本信息重组表达,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待提高。
2、就人文性的目标而言,学生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信心,但自主表达和合作完成任务等人际交往能力较匮乏。
我校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研究前调查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后,进行了至少两年的理论研究和思索,至少五年的实践反思,确定了《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尚美课堂是什么样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构建尚美课堂?成为英语教师的共同思考。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商议探讨决定通过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理论支持研究,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结题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教学实践带来理论指导。
1、更新教学理念,树立通过学科知识育人的观念;
2、完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形成爱说英语、爱玩英语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立足点,撰写案例。
(3)材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基本信息表、平时成绩记载表和期末成绩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分布规律,寻找教学定位。
(4)经验总结法:对撰写的案例按课题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
四、课题预期实施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5年9月——2017年12月,历时一年半,经历准备、实践研究、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加入课题组,成为核心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寻找切入点;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5年12月——2017年7月)
各课题组成员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尚美课堂教学的初步尝试;校际联合进行教学实践研讨,深入认识;课题组加强教学设计的思考,提神教学设计的广度,根据实践作进一步的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2月)
主要进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终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实施过程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健全制度,有序开展。
1、明确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与课题活动相结合,制定好明确的活动主题,做好积极的活动准备,及时记录好每次的活动过程。
2、与区教学研究计划相结合,制定每学期的师生活动,确保学生每学期有一次英语主题式活动。
3、加强校际沟通,开展好校际联合课。
4、积极参与校内的相关主题活动,形成思考,并撰写相应学习反思。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学习,每月撰写一篇理论学习摘要;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并争取发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三)立足研究方向,落实研究措施。
1、从横向来讲,同年级组的老师利用备课组教学研讨,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从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高年级组老师对五上和六上的故事时间进行了教学研讨,用同一份课件进行了展示,对比落实“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探讨尚美课堂的核心关键词——愉悦、开放、参与如何评价,怎样有效落实。
2、从纵向来看,从2015年9月到2016年11月,老师们将教学重点集中于故事式教学的实践与探讨,同时也进行了语法时间和动画时间的教学。
11月与解放路小学联合开salad英语工作室暨校际联合活动,20分钟绘本课教学活动,工作室成员评课研讨,为尚美课堂实践送来一场及时雨,为课题研讨刮来一阵润物风,老师们随心、即兴、真心地交流过程,使原本模糊的教学理念逐渐变得清晰可触摸。
12月组织英语教师参加了江苏省英语微课评比活动,校年轻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删选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积极准备微课录制。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我们以开放式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录制的视频以学生能跟读、能操练为主,增加可操作性。
2016年2月起,英语组年轻教师王晓霞、张芸、芮丽杰和朱雯婷参加了区级教师基本功竞赛,四位老师积极准备,全力应战,朱雯婷老师一路过关斩将,进行了六下故事时间的教学。她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在课堂上以家乡为背景设置话题,切入文本学习,并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取得了圆满成功。她所执教的六年级故事时间也获得了教研员薛红老师的高度肯定。
9月,教研员薛老师来校调研,随堂听取了周锭、芮丽杰老师的两节课,对芮丽杰老师执教的语法时间进行了高度的肯定与表扬,认为其教学扎实严谨、学生参与程度高,巧妙的渗透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满学习性质,更能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
9月,我校还组织了以“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三校联动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观课、点评、讲座的方式,确定尚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要善于梳理文本的主题意义,树立大问题意识;其次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交流意识;最后是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多元交流目标。周老师通过课前探讨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话题引入文本阅读;课中find out more about details of Liu Tao and Mike’s holiday?;课后talk about your holiday三个环节展现课堂内容。不论是教学情境的设置、精美教学课件的准备、极富亲和力的教态还是孩子们活泼可爱、积极参与、相互帮助的情景,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教研员薛老师高瞻远瞩的引领,让每一位老师清晰目标,把握方向。
10月起,校英语教师开始了教研课录制活动,由顾海艳老师和王晓霞老师首先展示了三四年级的故事教学。王晓霞老师展示的是三年级的课堂。她教学基本功扎实,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娴熟,课件制作精美,口语流利。顾海艳老师展示的四年级的课。她的课堂清新自然激情飞扬,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充满童趣的声音和动画吸引着学生。
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教师层面:每月坚持学习尚美课堂的理论知识,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听专家讲座及时撰写学习反思;朱雯婷老师获得区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论文《国产动画变形记,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获得蓝天杯三等奖;张芸老师《记一次公开课磨课经历与启发》获省论文评比三等奖;芮丽杰老师《让英语在小学生的口中飞扬起来——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之我见》发表在《考试周刊》;周锭老师的《Unit4hobbies》教学设计获蓝天杯三等奖。
2、学生层面:每学期开展Halloween主题活动;与解放路小学联合开展传统节日学习活动;三年级学生获得区朗读比赛一等奖、市三等奖;四年级和五年级获得区故事比赛二等奖。
六、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课时不足,使教师的研究不够细化或不能落到实处。
3、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有效教学行为”的探讨还没有向纵深发展,何为有效,何为有效教学行为,这方面理论虽然学习了不少,可联系实际的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在研究中我们遇到了这方面的困难,即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有效教学行为,摒弃无效教学行为。
4、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的教学研讨主体化深度不够。今后可以主动创意地联合其他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多渠道、多样化、深入化。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前阶段的研究基础上,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如下:
1、重点研究解决课题组遇到的突出问题。除在课题组内深入探讨前期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邀请英语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审评,指引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同时做到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展开更为丰富多彩的课题理论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积极探寻尚美课堂的核心关键词的实施途径。扎实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专项教学研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形式围绕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继续坚持名师引路,共同促进的课题研究之路。充分发挥工作室和联盟校教研强势群体的作用,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4、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及时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论文等相关成果。
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理论,做了一些实践和探讨,然而深度和高度还不够,沙龙活动开展了数次,但是由于缺乏专家指导,所以研究效果还不够理想,甚至还有些问题没意识到,期待专家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