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德育天地>>德育科研>>让儿童在快乐交往中健康成长

让儿童在快乐交往中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6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让儿童在快乐交往中健康成长

武进区三河口小学   邵春玉

关键词: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说到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自然而然地把人际交往这一广泛的、深邃的社会概念界定到学校的空间中来,教育在于传授知识,教育更在于培养新人。育人比之教书,它的重要意义又过之而不及。教书是授人以做人的工具,育人是授人以做事大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是做事的一种冬季,是一种做人的方向,知识、能力在 不同人的手中具有对于社会发展的不同的作用。毛泽东雄才伟略,蒋介石却也不乏腹满书华;列宁运筹帷幄之中成大事,希特勒也不乏壮怀于胸惊世人。任何知名人士都是知识、能力上的佼佼者,可他们对社会所起的作用这个中的区分相信我们的读者也会是不言自明。教育要从人的灵魂伸出首先抓起,育人者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人际交往的种种琐碎失去需要从校园的孩子身上抓起。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在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于是,问题就来了,仅从电视、报刊等媒体报道的那些如马加爵事件等各种触目惊心的悲剧来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三年级时,我进行了一次心理方面的调查。在回答“我有知心朋友”“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会找好朋友说说心里话”等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不符合”;而对感到“孤独”“没人和我一起玩”等问题却做了肯定回答。后来,我发现这些同学或多或少、程度不一地存在“不合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孩子进入学校,他们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组织——班级。班级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体系,在这个社会体系中,人际交往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孩子交往的搭桥者和引路人。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对学生具有深刻影响的垂直人际关系。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以及他们与教师的关系是比较单纯的,在他们的眼里,教师是父母的化身,教师的形象是无比神圣的。所以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效果。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其与别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提供保障。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不和任何人说话,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试问,孩子照这样的状态发展下去,以后怎样到社会上去工作,怎样去和别人交往?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新人和改正的机会给了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不但学习成绩好了很多,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反而比以前好了。

同时,教师要讲究言教的艺术,把握“爱、勤、严”。过去讲师道尊严,现在讲尊师爱生,爱玉尊是互相的,平时对学生“爱”字当头。学生才会从内心对教师“尊”。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观察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状况,多与同学进行个别谈谈心,但也避免婆婆嘴,见事就说,不分巨细;不言则已,言必悬河。另外,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公平的心,要正确地发展地对待、评价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人格都得到健全的发展。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主体,其自身的素养对开展心里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养的学生才能帮助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消除自卑、戒备等不良心理,树立交往自信,提高处理人及关系的能力。

二、开展各种类型活动,激发交往的热情,疏通交往渠道,授予交往技能

同伴关系是学生群体中的基本人际关系。这种同伴关系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很多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好,他们有很多朋友,但也有不少同学由于缺乏人际关系策略,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作为教育者,应开展一些活动,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与同龄人建立纯真的友谊。

1、“认识我自己”的活动。恰当的自我认知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据我对多名同学观察发现,具有交往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自我观念不协调。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努力参与到同伴中的。主题班会“正确评价自己”开设了两个小专题,一是“自我欣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二是“自我诊断”,让学生分析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在会前有意识地对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班会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平时不受人欢迎的李某某为同学吹起了长笛。这让全班同学对他们刮目相看,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交往模拟表演”活动。许多同学在有了交往的热情之后,却不知如何正确交往。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同学过高要求别人理解、宽容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尊重、理解别人。我通过“交往模拟表演”活动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教给他们掌握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原则,懂得交往过程中要做到真诚、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们的感情,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对他人的优点及时进行赞扬,恰当地向他人提出合理的要求。表演时,主持人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模拟交往情境,(都是班里同学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往难题)例如:你的同学经常取笑你,你很不高兴,你想制止他;你的朋友向你借了几次书都没有还,这次他又向你借了书还没还,你对他说些是吗?……请表演者分角色演示出来,以考察同学交往中的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礼仪与技巧。这些原来很抽象的东西形象地融表演中,同学们非常乐于接受。表演课后,同学之间有意识地使用礼貌用语,遇到冲突能冷静对待,相互包容,班里的争端少了,充满了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

3、“我们来合作”的活动。现在的海底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更多的时间是与父母、大人在一起,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较少,一旦需要与人合作时,则束手无策。除了在课堂上的相互合作,更应激发他们在生活中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以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如指导他们“废物利用”的实践活动中,要求他们利用假期一起出去收集废品,然后调查各种资料,出谋划策,共同制作有用的生活用品或工艺品。等到展览的那一天,我简直为他们的成果惊呆了!有用易拉罐做成的精致的水车;有用瓦楞纸剪成的优美的图画;有用酸奶瓶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小鸟……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当我为他们的创造力感到惊叹时,我更为他们的成功合作感到由衷地高兴!

当然,活动方式还很多,如:“一帮一”活动、“朋友赠言”活动、“爱心从身边开始”活动等等,要视不同类型的儿童有意识地让其参与某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让孤僻的儿童走出交往误区

教师带头主动与孤僻的孩子交朋友并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班里有两个“不合群”的孩子,我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为他们在美术比赛中报了名,结果分别获得了第二名与第三名,在班级“庆功会”上,我提出要让他们请自己的好朋友来颁发奖品,在大家“找朋友”的歌声中,他们各自拉出了自己的好朋友,终于走出了“孤立儿”的怪圈。

四、开展个别咨询,及时解决学生的交往问题

为了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班还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宽、和谐气氛的场所,教师在咨询中注意变换老师角色,又注意不同于社会上的纯咨询,使学生感到这种方式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能轻松、乐意地接受。

在个别咨询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的;有家里发生突然变故的;有因学习退步、压力过大而出现情绪低落的;还有沉迷在玩游戏中而偷家里钱的。

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她本来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成绩上等的女孩子,可最近变得神情有些恍惚,上课也不太认真了,我发现以后,对她说有时可以找老师谈谈。她的求助心理很强烈,坦诚地向我谈起了自己的情况。通过交谈,了解到因为一位以前要好的女同学不与她讲话,她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心理恐慌,莫名其妙地害怕,之后的半个月情绪一直低沉,学习时思想不能集中,成绩下滑。父母安慰她,她自己通过听音乐调节情绪,都没有效果。我们首先对她提出的几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答复,消除了她心理的疑虑,坚定了她能让心理恢复正常的信心。然后叫来了她的好朋友,向她说明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的好朋友主动要求与她和好,双方都道了歉,并紧紧拥抱在一起。看着她们灿烂的笑脸,我真为她们重新获得友谊而感到无比地欣慰。

实践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人类成长的基本历程,就是由恐惧蜕变为信任的历程,一个信任自己和别人的人,毫无疑问会激发最大的潜能,可以没有束缚和干扰地发挥智慧。”让我们正确地引导儿童,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感受自尊,感受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感受成功的喜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