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队员的责任感
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小学 崔海霞
【内容摘要】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在新世纪,这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验 活动 责任感
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这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通行证。当我们随手翻阅报纸,信步走上街头时,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广告上,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才会去努力,也才会有发展。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而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员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少先队员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少先队员的责任感。
纵观现在的少先队员,不禁令人心生遗憾: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桌上、桌下一片狼藉,等待父母帮着收拾;家长到学校给孩子送忘带的红领巾和学习用品;有些甚至随手乱扔垃圾,教室地面不整洁,而他们视而不见……种种现象无一不体现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的严重缺失,因此培养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我充分利用少先队体验教育的优点,克服了枯燥说教的弊端,通过科学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在少先队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深层次的思考中体验,引导队员建立责任认知
日常生活中,队员们总是觉得父母和师长是应当关爱自己的,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而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全凭个人喜好与心情。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究其原因,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对责任感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要明确地引导队员,以榜样教育使其转变观念。
1、以书籍为阶梯,让历史著名人物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为此,在红领巾读书活动中,我组织队员们召开了“英雄人物故事会”,让队员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会上,大家了解了牛顿等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周恩来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到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精神的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在读书心得汇报会上,孩子们较为深刻地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己进入了深的层次。“岳母刺字”、“屈原投江”、“虎门销烟”,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队员们的脑海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句至理名言都铭记在队员们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英雄故事会的召开使队员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同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了责任意识。
2、身边处处有好人好事,让身边的人成为队员心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精神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因此,重视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导向,又能消除队员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多方位培养队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方面的责任心,促进队员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是: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活动,如九月份:“我是十好习惯星”、十月份:“环保小卫士”、十一月:“守纪明星”、一月份:“快乐大本营”,每一主题系列活动中,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及时激励强化队员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使学生在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中,责任感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促使队员产生责任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感受是形成情感的主渠道。如果教育者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咛或是训斥,而没有让队员去体验、去感受,那么他们是无法形成责任感的。所以,让队员形成责任感,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他们的自我感受。
1、以班队会为主阵地,开展系列活动,寻找有责任感的我。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查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比如,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等事例,这些肯定会令同学们啧啧称道,而那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等惨痛教训都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感动!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是多么的重要啊!这应该成为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应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以班队为载体,在班队讲解和交流自己在活动中收获,能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能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
班级上,队员的不良行为,我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班队会时间,我常引导他们编排小品,并针对这些现象让队员评一评、议一议。经过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我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做?队员们讨论出了结果,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并保证要向遵守《小学生守则》一样严格执行:在学校: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出现问题勇于承担;在家要:孝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让父母操心,父母生病时尽力照顾;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通过班队会开展的系列活动,队员们知道了自己的份内事及基本的是非标准,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能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
2、以假日活动为载体,让队员亲身感受责任的意义。
除了利用班队会这块主阵地对队员进行体验教育以外,我还充分开展假日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责任的意义。如引导队员假日里自己烧一次饭、洗一次衣服,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让队员当一回妈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安排一下一天的饮食,体会**的辛苦和不易;让队员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观察警察叔叔的工作,体会责任的重大。
除此之外,我还引导队员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一次,我组织队员走出校门寻找秋天的足迹,我们沿着校园外墙边走了一圈,他们不时地皱皱眉头嘟囔着:“这里怎么多垃圾啊,真脏!”“这些人也太不自觉了,怎么随便倒垃圾!”接着我又带他们到周围的街道上,在小路边小公园闲坐了片刻,这时队员们谈起了环保,大伙一致认为“破坏环境等于自杀,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这说明只有当队员有了真正的自我感受时,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
责任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队员形成责任行为。真正的责任行为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地上,而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经常的、持续的并且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要求适当、反复巩固、不断强化。
1、以班级为载体,让班级成为队员责任行为实施的空间。
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事业心、善心等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不具备这一条,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也做不好。每个人天生都有责任心,只是在后天受环境、教育、性格等影响,责任心的强弱各不相同。队员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将队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他们人人知责、处处尽责、事事负责。我在“队员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每个人的班级”的思想指导下,在班中设置了五大类40多个岗位来培养队员的责任行为。各岗位通过竞选产生,由队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相应的角色。时间长了,他们不但习惯于某一特定的角色,而且能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去思考、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值日班长,要一早到校和值日生共同打扫包干区,课间要辅助课代表收交作业,放学时还要和值日生一起整理教室,同时填写好班务日志,把班中一天情况记录在班务日志上。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全体同学几乎都可以轮换到两次,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我还在班级中设定了节电员(保证教室不开无人灯、无人扇)、讲台整理员、墙面保洁员等等十多个小岗位,开学之初就请每一位队员根据自己的所长,毛遂自荐确定了自己的小岗位。我还专门成立了评审小组,一个月评审一次,对于在自己小岗位上尽忠职守的队员给予奖励,在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为集体服务后的荣誉感,从而产生责任心。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同岗位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队员们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需要学习和体会多种社会角色,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便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体验在不同岗位上的酸甜苦辣,由此而懂得尽责之后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理解别人,更加懂得珍惜集体的荣誉,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这是我的班级,干什么事我都要对它认真负责”的归属感。
通过充分有效的感知过程,生动活泼的活动参与,反复的体验实践,队员接受了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了队员的思想,内化了队员的品格。通过活动,队员们逐步产生了责任意识、责任感,形成了责任意识。老师和家长们渐渐地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写完作业桌上、桌下干干净净;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家长再也不用到学校送学习用品;教室卫生有了很大改观,连续多次获得卫生流动红旗,他们不但抢着帮助老师做事,还能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
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儿童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对其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个个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一个队员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肩扛着振兴华夏的责任;一个个队员是未来社会的轴心,他们背负着“保卫祖国、稳定社会”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注重从小培养队员较强的责任心,他们将来怎能胜任这些职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我们的队员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