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德育天地>>德育科研>>敬廉崇洁,从我做起

敬廉崇洁,从我做起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敬廉崇洁,从我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敬廉崇洁,从小做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曾向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祖国大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当前,廉洁修身已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和弘扬廉洁文化,学习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洁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廉洁”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从广义的教育概念上讲,我们的成长就是在文化氛围中接受陶冶和熏陶,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开展廉洁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我们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在思想意识里较早地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洁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形成敬廉崇洁的正确思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担,无论是今后从政还是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时刻铭记“廉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好自己以后的漫漫人生路,而不去做一些让自己一辈子都悔恨的事。
    廉洁教育的本质就是抵制纷繁复杂的诱惑,廉洁道理人人都懂,腐败分子也懂,但人性的缺陷使其不能抗拒诱惑。首先要指出的是,懂得廉洁并非拥有廉洁,当廉洁尚未成为一个人的信念时,廉洁只是外在的。我们只有把学校对我们的外在教育,转化为内心的信念,以一种坚实的廉洁意识去面对纷繁的社会,抵制财物的诱惑,才不至于在滚滚的社会洪流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一、洁身自爱,以廉为荣
    先讲几个古人廉洁的故事:
    1、吴隐之饮“贪泉”的故事
    离广州10公里的石门,是古代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那里有一泓泉水叫“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水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因此,经过石门的官吏,没有一个敢喝的,即使非常口渴也竭力忍着,以保证自己的清廉。
    有一人叫吴隐之,到广州做官,从“贪泉”路过,听随从说起有这么一回事,便去看看。他看见所谓的“贪泉”实际上只是普普通通的山泉,就蹲下捧着泉水畅饮,随从见状大惊失色,赶紧上前阻拦:“这是贪泉,千万不能喝啊!”吴隐之哈哈大笑,说:“什么贪泉不贪泉的,我就不信这个邪。贪婪的人不喝也会贪,清廉的人就算喝了也能保持清正廉洁。”随后还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但我认为,如果让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殷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廉洁之心的。
吴隐之在广州任职期间,把所得俸禄、赏赐,除了留够吃的一份粮食外,其他都分散赈济亲戚朋友与老百姓。吴隐之的清廉节俭、率先垂范,不仅使属下官员们不敢贪赃枉法,而且使广州民风日趋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吴隐之笑酌“贪泉”明廉志,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出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2、公仪休嗜鱼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鲁国人民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仪休有一个吃鱼的嗜好,被人们知道,送鱼的人在宰相府门前排起了长队。“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你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好一个精明的公仪休,把“吃一时鱼”和“吃一世鱼”的帐算得如此透彻到位,令人折服。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    
    4廉洁的魏征夫人
    大家知道,魏征是个有名的宰相,他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例子,你有什么感受,廉洁对社会有何作用?廉,不贪;洁,清白无瑕。廉洁是指人的品行端正,清白高尚,不为小利而忘义,不为大利而祸国。廉洁,是一种正邪分明的是非观。它是在纷繁复杂的选择面前,明辨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什么是错误的,要坚决抵制。在污水浊流中不随波逐浪,抗拒腐蚀,永远“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廉洁,是一种道德风尚。只有当一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自觉地为他人和社会利益尽义务和责任时,他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行为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也会受到有害思想行为的侵蚀。例如少数腐败分子,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贪赃枉法,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廉洁、廉政才能取信于民;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廉洁可抵制物欲横流;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廉洁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
    我们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要做到洁身自爱。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是非面前,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二是要在内心建立坚定的信念,筑起道德的栅栏,不管有无人监督,都能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是要保持勤俭简朴的作风,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逐步丰富起来。但是如果铺张浪费,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就会偏离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最终走向堕落。因此,我们要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永远“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廉洁奉公,正直无私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杨柱臣清名长留“遗爱碑”
    杨柱臣是湖北人,顺治十五年被派往广东英德任知县一职。英德地处粤北,山高岭峻,匪贼猖獗,民不聊生。杨柱臣不辞劳苦,跋山涉水,深入山寨了解民情,广听民意。为振兴英德,他提出“先保命再保财”。他先“捐金八十”,然后动员官员大户捐资,修筑好西关城墙和南城门。杨柱臣还在城北开辟了一个兵营,招兵买马,保城护民。从此,英德的社会秩序渐得安定,居民渐得安居乐业,街市店铺林立,贸易兴隆。为发展生产,杨柱臣在徭役、赋税方面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使百姓得到实惠,休养生息。在政通人和之际,他也常常“布袍草履”,深入民间,倾听民声,广聚民智。他不作威,不霸道。杨柱臣在英德任职十年,事事身体力行,与民间同甘共苦。英德在他的治理下,民心安顺,生产发展。杨柱臣离任后,英德百姓捐资兴建了一座杨柱臣祠,立“遗爱碑”,将他的功德记在碑上,清名长留“遗爱碑”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同学们,古人有许多廉洁的故事,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那震撼人心的动人事迹,弘扬着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正气。     
    牛玉儒——燃烧自己,照亮大家
    20世纪90年代,牛玉儒先后任包头市市长和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在任职期间,他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几万名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却几乎拒绝了所有兄妹、亲戚、同学、朋友请他帮忙找工作的请求。    牛玉儒的妹妹牛宇红说:“多少年来,三哥为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儿、好事儿,可亲戚们却认为他是个‘六亲不认的官儿。’”从1993年开始,二妹、小妹夫先后下了岗,大哥的退休金也发不下来,这是关系到几家人生活的大事,牛玉儒却在电话中拒绝了妹妹们的请求,“这事儿我不能管,下岗是一个普遍问题,我想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而不是咱家那几口,你们自己要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好头。”牛玉儒心里想的是群众,做的事情也是为了群众。
有人说:“牛玉儒这个人每天忙工作,早起晚归,上班前、下班后、休息日就在城市各个角落‘微服私访’,而他亲戚的下岗问题却不管,真是太傻了。”你觉得他傻吗?
在2004年感动中国的廉政人物的评选中,对牛玉儒的评选理由是:牛玉儒燃烧自己,照亮大家。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
    任长霞: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拒绝宴请,拒绝送礼……她是一座人民警察的丰碑。
    “奉公”,就是廉洁公正。忠实履行公职。具体到每个不同岗位的人,“奉公”具有不同的含义。作为国家公务员,“奉公”就是要不辞辛苦,为人民多办实事;要吃苦在前、无私奉献;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甘为牛马、为民造福。作为普通老百姓,就是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奉公”是历代廉吏的准则,也是当今廉政建设的要求。一个政党,要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威信,就必须做到立党为公,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就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关键所在。
    “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假如每个人遇事私字当头,那么他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有好处的就做,没好处的就不做。如果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而没有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就没有真正的个人利益。比如说,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遇事私字当头,就没有人纳税了,如果人人都不纳税,国家财政收入就没有保障,国家就没有办法建设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如教育事业、医院和交通等,最终损害的还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见,只有人人“奉公”,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合法利益。
    “奉公”不只是国家公务员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做到。作为一名学生,“奉公”意味着要做到:心中有国家,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心中有人民,随时服务人民大众;心中有社会,遵纪守法,不浪费国家财产;心中有集体,为班级和学校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增强廉洁意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俗者好赌,欲者好贪。莫为俗欲者,力修仁智者。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一定要平静。处事公平平似水,为人廉洁洁如冰。廉洁是人格的支撑点,人性的闪光处。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以敬廉崇洁,自律修身,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行为正直的人。
    二、加强“距离”意识。对眼前的名利财保持“远距离”,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等距离”,处事公正,一视同仁;对真情实况保持“近距离”,力戒漂浮,求真务实;对同学要保持“零距离”,时时刻刻为同学服务,为同学排忧解难。
    三、提升“诚信”素养。廉洁关乎诚信,诚信者注定廉洁,不廉洁者必不诚信。同时,诚信作为一切道德之基石,没有诚信我们将失去灵魂的方向。从诚信做起“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崇尚节俭,知晓廉耻。”
    我国著名的文史杂家、寿星郑逸梅先生的人生秘诀:“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自感不贫不*,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
    老师们,同学们,“清正廉洁”是立身之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现在起,与崇廉、奉廉、赞廉同行,常怀律已之心,常思廉洁之德,人人做廉洁文化的学习者、廉洁文化的实践者、廉洁文化的传播者,让廉洁清风吹遍校园、家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