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样要实施创新,最大限度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必须贯彻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激情、讨论、点拨、激励。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样要实施创新,最大限度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必须贯彻学生为本和实践第…·的原则,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下面就其教学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激情——启动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F,对学习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同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此时思维活跃敏捷,也易接受思维方式的训练,有助于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工作,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激情——启动”就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启动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良*的教学氛围,为创新教育铺设基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结合和利用知识点的学习,创设激情问题,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真正“动”起来。激情手段多种多样,比如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直观、活泼的简笔画引起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中有一句俗语:Apictwe is worth a thousand wouds.也可以用录音机录下动物的叫声,学习动物名称时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这种动物用英语用怎么说?还可以运用儿歌、顺口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无意识记,提高记忆效果。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个好办法,比如在学了数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两人游戏:一个学生用食指切另一个学生的手臂,每“切一刀”就数一个数:one,two,three……twenty数到一定数时,突然用食指去touch另一个学生的腋下,设计这个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情绪,还让学生在兴致高昂时复习数字,提高他们的英语数数的熟练程度 。
二、讨论——互动
激活了学生的激情,打开了思维的大门,继而转入讨论交流环节,就能形成互动关系,展示挖掘学生创新激情。
互动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学生个体在积极的思维活动讨论中,动情畅想,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书写。身体各感官互动,自我创新潜能得到展示和提高。另一方面是指生生间,师生间,小组间的互动。讨论交流中,任何一方发出的交往意愿和活动都能得另一方的积极应答。各方积极思维,热烈讨论,互向倾听,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为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作竞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就会在这多维互动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讨论在英语课堂中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些,让学生感到有可能成功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尝试的动机和参与的热情。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中Move the furniture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几个家具类的单词,并用It was……New it“……来表示家具位置的移动。课的初始,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为装饰新家出主意,看看需要添置哪些家具。学生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就很自然的复习了以往学过的家具类单词,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词也用到了课堂中来,甚至把所要教的单词也教给了同学。在第一次成功的出谋划策后,教师出示了第二项任务:要求学生帮忙移动家具的位置,使室内布置更美观,整洁,用It was……Now it is……来展开其设计变动。见到能为老师再次出主意,学生又投入了另一轮的语言操练,在与师生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两次成功的体验之后,教师提出了第三项任务: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意图写成文,供实际参考。学生完成他们的计划书的同时,也就自然完成了语言学习从口语到笔试的过渡。而这个过程又不同于单纯的抄与写,写的结果有其利用价值,学生自然乐意去做。学生在这一堂课中,始终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讨论——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环节中,关键是要教师立足学生中间,最大限度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放肆”起来。如在英语课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在Warm up阶段,以一生提问,全班回答的形式再现旧知识。对于每一课中的Read and act更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后自由朗读,练习表演。
三、点拨——促动
“点拨——促动”是指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了障碍和矛盾。教师要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创新发现,讨论互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多种句型,句型间变化多样。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受打击,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极大的阻力。在小学阶段出现的众多句型中,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结构较简单, 如:陈述句He is a boy.(主语/BE+宾语)。一般疑问句:Is he a boy ? (BE+主语+宾语),而这两种句型又是学习其它句型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由此作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先闯过这一关。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句子,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使学生掌握 Be动词的三种形式及其与can,may的区别。然后对学生做适时的点拨,引导小结出表格如下:
Be |
Am |
是 |
与I连用 |
情态动词 |
Can能
May可以 |
Is |
用于单数句 | ||||
are |
用于复数句 |
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的教给变换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把句型变化归纳为:一般疑问句<===>陈述句<===>否定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举一反三,很快就能掌握这几种句型,学习信心也会大增。
通过点拨,优秀生求知欲望会再度被点燃,向更高层次攀登。一般学生也会获得丰富深刻的知识,产生更进一步的勇气,学习气氛再度高涨,讨论互动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提高。
四、激励——自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应予以及时表扬鼓励。用“Great!/Well done!/good!”“You’re very clever!/Don ’t be nervous,/I’m sure you’ll do better……”这些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语言,以及翘大拇指,拍手掌,摸头和拍肩膀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成功的肯定。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
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3B中Unit9 Shopping时,在学生学会各服装类单词,并能自编对话,完成购买食物,玩具,文具,衣服等交际任务后,可以把学生在完成购物任务时所购得的实物奖励给学生,学生定会欢喜异常。这时告诉学生还有一个更有创意的任务等着
大家,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地“经济开发区”服装厂的广告片。老师布置任务:让每一小组设计出一套最漂亮,最实用的服装,再和其他小组完成交易。组长负责记录“销售统计表”:
Group |
Clothes name |
How much |
Colour |
Like |
Don’t like |
|
|
|
|
|
|
这个任务让学生设计一套衣服,并用英语完成设计作品的买和卖,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挑战。是教师运用激励手段,发挥起激励作用,激励学生由教师诱导创新发展上升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运用初步形成的新技能去大胆实践,创造性的自主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意识。
从启动,互动,促动到自动,从激发创新激情,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养成创新习惯,这就是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只有我们提高了认识,准确把握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反复历练,循序渐进,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创新教育就会在课堂教学中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小学各科教与学》2003年第一期上的《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邓秋玲) 第十一期上的《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何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