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师和整个教研组为这次两堂课的展示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令我感动的是张云老师下个月就要生了,还挺着大肚子上课,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张老师的课还是有很多亮点的:第一,环节多样,听说读写都覆盖到了。第二,教师本身的教学具有感染力。第三,教学比较规范,教师对于每个发音的位置都做了详细地示范。第四,词汇和句型教学非常扎实,灵活多样。第五,过渡引导比较恰当。
周老师的课还是不错的,第一,对于难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得当的。第二,阅读教学比较规范,阅读课上容易忽略的问题,周老师都避免了。朗读的教学比较到位,有跟读、标调,应该说非常细致。第三,板书很有设计感,板书体现了词态、文本的结合。第四,小组讨论,小组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我和英语教研组交流了几个关于英语的观点:第一,环节多样确实是个好事情,但是每个环节主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是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这完成的前置和后置要有安排得合理性,不能为了环节的多样性忽视了合理性。第二,课堂当中,情景是仅仅老师布置的,还是师生双方共同推进的,这时就考究到老师对教学目的的理解,到底是落实到老师的教上,还是学生的学生的学上。所以在很多时候,老师需要等一等,看一看,了解学生的内化程度,不是仅仅走流程。第二个小点就是知识仅仅是老师灌输的,还是学生自行发现的,这课堂当中是否需要学生更多的思维过程。第三小点是学生仅仅完成老师的操练任务,还是学生根据情景自行进行学习,因为最后我们落实到用语言,而不是练语言。还有很多英语课堂的弊病,就是操练形式化,刚开始,学生还没说几句就结束了,很多操练是走过程的。第三,文本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字词训练的工具,还是语言能力培养的载体,那么我们为什么推进阅读教学,这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媒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预测、猜测、推理、归纳、对语言的解码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有些课堂有阅读教学的元素,但阅读教学的流程和规范性还需要改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仅仅展示知识本身,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比如说,词汇语法和句型的教学,是不是呈现出知识的本来样貌,还是说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所利用的情景,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得体的、合理的进行表达,这是我们教学应该考虑的。
今年我们新课标出来了,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些教法也发生了改变,这里的老师学习的欲望也比较强烈,而且素质也比较好,我希望领导给她们更多的机会,能够走向市区,更多地和市区的一些老师做交流,做一些沟通,以促进市区和武进共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