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②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
2.反衬手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1.见注释
2.诗人早在登上去蜀孤舟之时,就写诗诉说自己的心境:“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去蜀》)心感万事俱老,料到残生将在漂泊中消逝。
二.赏析诗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颌联的意境。
雄浑阔大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结尾的比喻与上文哪句诗相扣?
2. 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蜀相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及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领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与流派的演变发展,引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杜甫。
2.简介诗人杜甫(基本情况、代表作、诗歌风格等)及与《蜀相》有关的写作背景。
3.组织学生诵读诗歌。按照“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抽读、齐读—根据工具书、注释再读,弄懂诗意”的程序进行。(在“弄懂诗意”的环节中,教师要提出字词方面的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效果会好一些)
4.指定学生串讲诗意。教师点评。
5.教师提问:有诗评家认为,本诗自始至终在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分别围绕“寻”和“泪”来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出理由。(此文可以分解为两个小问题:每联在内容上写了什么?每联反映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学生可以讨论,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讨总结。(具体内容见“板书”)
7.探究主题和艺术特色。
(1)主题:
赞美诸葛亮的功绩,表达对诸葛武侯的敬佩惋惜之情,传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2)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起承转合,层层深入。
8.学生再读。
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检查自己有无未弄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师生共同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及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领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中国古代诗歌体裁与流派的演变发展,引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杜甫。
2.简介诗人杜甫(基本情况、代表作、诗歌风格等)及与《蜀相》有关的写作背景。
3.组织学生诵读诗歌。按照“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抽读、齐读—根据工具书、注释再读,弄懂诗意”的程序进行。(在“弄懂诗意”的环节中,教师要提出字词方面的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效果会好一些)
4.指定学生串讲诗意。教师点评。
5.教师提问:有诗评家认为,本诗自始至终在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分别围绕“寻”和“泪”来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出理由。(此文可以分解为两个小问题:每联在内容上写了什么?每联反映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学生可以讨论,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讨总结。(具体内容见“板书”)
7.探究主题和艺术特色。
(1)主题:
赞美诸葛亮的功绩,表达对诸葛武侯的敬佩惋惜之情,传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2)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起承转合,层层深入。
8.学生再读。
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检查自己有无未弄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师生共同学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2、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4、在歌声和美酒中,诗人的心已飞到了还乡的路上。谁来读最后一句。
5、今天,我们随着诗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杜甫同悲同喜。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6、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忧国忧民)
7、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这首古诗。
三、课外拓展
读一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2、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4、在歌声和美酒中,诗人的心已飞到了还乡的路上。谁来读最后一句。
5、今天,我们随着诗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杜甫同悲同喜。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6、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忧国忧民)
7、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这首古诗。
三、课外拓展
读一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3学会欣赏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准确的语言。
4激发同学们对黄鹤楼的热爱,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阳春三月,风儿轻柔,花儿芬芳,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渴望做的事是什么呢?(答案纷纭,有学生说春游)好吧,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小心的愿望:“跟我走吧,现在就出发”让我们一同走近江南三大名楼之黄鹤楼。(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二、引发讨论,激发兴趣
欢迎同学们来到黄鹤楼,站在雄伟高大的黄鹤楼前,你是惊讶于它高超独特的建筑美,还是赞叹于它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其实关于黄鹤楼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来个导演秀,声情并茂讲述费祎“橘皮画鹤”的传说)
有“小游客”也跃跃欲试了,好吧,把机会让给你:关于黄鹤楼,你还知道些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发言)
过渡语:是的,关于黄鹤楼,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诗文,但现存最早的当属唐代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生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初步梳理课文大意。
3、联系课文和图片,谈一谈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
四、划分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顺译课文
2、课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读来并不枯燥,为什么呢?请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联系诗文,开拓延伸
黄鹤楼名扬天下,不仅仅因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还因为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吟咏黄鹤楼的诸多诗文中,最著名的当属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图片,引领赏析。并诗意作结:
所以有人说:
黄鹤楼是一幅画,重檐翼馆的精巧,黄鹤白云的悠然是最精彩的写意;
黄鹤楼是一首诗,日暮乡关的客愁,孤帆远影的惆怅是最美丽的感伤;
黄鹤楼是一支歌,芳草萋萋的舒缓,烟波江上的迷离是最曼妙的乐行。
六、比较赏析,小结课文
同是黄鹤楼,崔颢抒写的是浓浓的客愁,李白吟咏的是依依的别情,而阎伯理表现的则是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感情。有朝一日,你站在黄鹤楼上又会抒发怎样的情怀呢?到时候别忘记发短信告诉老师哦。
七、神游课文,反馈检测
1、带着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再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堂检测:
A、释词:州城西南隅 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四闼霞敞
B、译句: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背出1-3句你喜欢的话。
八、评议表现,奖励如歌
今 天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老师有一份特殊的奖励送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烟花三月》。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别忘记联系李白的诗和课文哦!
九、回应开头,诗意小结:
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我们结束这次江南之旅吧,“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非常感谢和大家共度的四十五分钟快乐课堂,让我们预约下节精彩,明天见哦!
《关山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陆游的爱国诗篇。
2.把握本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
2.把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感受诗词之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儿》引出陆游的爱国情怀
二、写作背景: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并天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个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三、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四、赏析诗歌:
1、文中有哪些对比,产生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对比如:“笛里谁知壮士心”和“将军不战空临边 ”;“沙头空照征人骨”和“朱门沉沉按歌舞”;“遗民忍死望恢复”和“将军不战空临边”;“几处今宵垂泪痕”和“朱门沉沉按歌舞”等。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
2、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抒情言志的?
明确: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3、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
明确:典型事物有: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遗民泪。
典型场景有:狂歌酣舞,沙场怨笛,万民望月等。
五、归纳: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之情。
2、艺术特色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宋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地点:朱门、戍楼、中原;事物: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局面的真实写照。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极其浓厚而强烈。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2.深刻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情怀。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3、理解古诗诗意,抓住重点字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体会诗中比喻的恰当优美,尝试发挥想象描绘瀑布,并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品析诗句,体会比喻在诗中的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魅力。
仿、用语言,展开想象写话。
教学方法:
品读、以说促写、创设情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往来应答感诗韵。
1、和老师一起背背诗吧,我背上句,大家背下句。“迟日江山丽,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些都是写景的诗歌名篇。试试学过的课文怎样,“景色秀丽的庐山, ”
(感受古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2、庐山的美不仅来自千姿百态的云雾,还有那闻名于世壮观或秀美的瀑布。今天,我们就通过李白的诗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吧。
二、自读自悟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比比谁能读得字字准确、清楚响亮、读出节奏。相机出示生字、词语,正音。(出示幻灯片:尺、紫、疑、瀑布、银河、九天)谁见过瀑布?对银河了解吗?辅以图片增进了解。
2、指名读古诗。正音,通过看手势读出古诗节奏。齐读。
3、边读边想,古诗写了些什么?指名读、说。相机归纳方法。
(启发运用已掌握的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字词品析等。)
三、品读古诗入诗境。
1. 指读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望瀑布怎么会写到香炉呢?引出《题西林壁》庐山秀峰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示幻灯片:苏轼诗句)香炉峰就是其中之一。由“生”字,你想到什么?指名说。看来,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总结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读边想象可更好领略诗境。
(补充相关古诗,进行一种互文式的会意阅读,增加情趣、隐性积累。)
2. 在云雾缭绕间、在青山之中,挂着一条瀑布。那是种怎样的景象?齐读第二句。同样是远看,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是怎样的?引背《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幻灯片:刘禹锡诗句、洞庭湖图)当远远看去,壮观的景象多半变小变可爱了。李白远远看去,看到什么?解:川。指名口述一二句诗意,描述景象。
(复习熟悉的古诗,增强迁移。)
3. 这么美的风景让人忍不住靠近,诗人走近了瀑布,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出示幻灯片:瀑布图)引读后两句。指说。
4. 瀑布不是银河,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读读诗句,看能不能从中捕捉到诗人灵感的火花。指名说,引导通过重点字词把握瀑布特点。(出示幻灯片:瀑布图、诗句)多形式练读。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古诗比喻精妙)
字理解:疑。(出示幻灯片:字理字形图)师范写。板书字义。
(借助字理强化易错字字形识记,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5. 难怪诗人会怀疑那瀑布是从九天倾泻下的银河。若是你站在瀑布前,会联想到什么?出示: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像 。(出示幻灯片:句式)
(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为后续练笔作铺垫)
6.庐山的瀑布果然名不虚传。(出示幻灯片:瀑布图、音乐)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景色,和诗人一起感受瀑布的美。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背诵古诗。
(回归整体,溶情入景,由情悟境。)
四、课堂练笔抒诗情。
1.如果走近了,你会听到怎样的声响?再近些,会触碰到怎样的瀑布水?引出短文。(出示幻灯片:散文《绿》片断)
(阅读积累,激发表达欲望。)
2.我们也来描绘、赞美瀑布吧。(出示幻灯片:小练笔要求)
(读写结合,增强阅读实效)
3.(出示幻灯片)学生写话,交流。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1、 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二、初读诗篇,整体感知。
1、老师先泛读一遍,然后出示幻灯片,认读生词
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3、齐读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简单讲一下律诗(出示幻灯片,逐句翻译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城:国都指长安
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杀、逃难)
指导学生朗读: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
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
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
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
答: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男齐读——女齐读——一起读)
四、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是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等)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找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五、主题探讨
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前出塞(其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前出塞(其六)》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1、 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 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2、介绍《前出塞(其六)》写作背景,揭示课题。本诗作者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杜甫的诗大多是写边境上士兵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这里选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气写这首诗。
3、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 ,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4.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前出塞》,(生读课文,教师板书古诗的诗题)
2.给大家读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谁来把《前出塞》读给大家听?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4、重点字词理解:擒:捉拿、抓捕。亦有限:也有限度。有疆:疆界。苟:如果、假使。岂:难道。
5、逐句讲解。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边境。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扰就行了,难道打仗就在于多杀伤些人吗?
6、思考: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现出来的?使人通过反诘的语气,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达出来的。
把诗人在说这几句话时的语气读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7、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要说用强弓、长箭,先射马、擒首领?与后四句话有什么联系呢?有语气地朗读这首诗。
四、背诵古诗。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多读、善读,带着感情读,反复体会词句的意义和情味,使“知”和“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莫泊桑与《项链》
教学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3.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一个人又冻又饿,行将死亡。这时,司令生气地找军需部长,因为是他的失职,才让战士这样冻饿致死,出人意料的是,原来这个快死的人就是军需部长。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长。 这种结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们要学的《项链》一文结局也是如此。(板书题目)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71年停战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典型。当时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们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散,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三、梳理文章结构
(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3)进一步深入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课前让学生听朗读,解决生僻字词,熟悉情节,了解作者情况。)
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艰辛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还说它是“情理之中”,这在文中有哪些根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文中有三处暗示项链是假的。
A.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答应得很爽快,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
B.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连盒子都没有打开来看一下。
C.珠宝店的老板说只卖出过盒子。
四、分析人物形象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文描写。《项链》在塑造玛蒂尔德形象上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提问:1、从对情节的分析中大家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使玛蒂尔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是她的过分虚荣。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对她持怎样的态度?(要求学生尝试概括性的总结)
明确:她对豪华奢侈生活的梦想; 她对现实处境痛苦无奈的感受;她借项链时的动作心理;她在舞会上的陶醉;她在舞会后的逃走••••••
提问:2、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玛蒂尔德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例如:
(1)赔项链的过程中她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这样做都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也是极其自私的,她没有这样做,表明她勇于负责、诚信的一面。
(2)她不通过出卖色相这条捷径来既保全美貌,又偿还掉债务。她曾向往着被人艳羡,被人追求,而且在舞会上乍露头角就引起了男人们的注目与兴趣。此时,她完全可以陪部长或傍大款,从而轻而易举地还债,而且可以享受她所向往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法国,在今天的中国都是屡见不鲜的。可她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她不愿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去换取那种生活。可见,她对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是很爱护的。
(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莱思节夫人”的心态。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此时的她没有了十年前见佛莱思节夫人时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从容,多么的达观,多么的平和。
小结:
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这一侧面,作者对她的态度也由讽刺进而变得同情、赞美。
五、课后练习
模仿写一段人物描写,恰当地使用提示语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学习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品味本文洗练、流畅、优美的语言。
2、深入思考和领悟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3、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进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作者对“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评”言辞。
2、领会文中关键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思考与探究
1、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安排,然后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作这样安排?
明确: 白 天 夜 晚
第一天 看望老师、朋友,看狗、书,散步等 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 参观自然历史、艺术博物馆 看戏
第三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看喜剧
明确: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
2、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1)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明确:(1)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
3、试选择海伦三天的其他具体 “所见”来透析海伦的内心世界(看婴儿、看狗、看书、看日出天亮、看喜剧、看城市)。综合三天主要活动分别能让我们看出海伦凯勒内心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看婴儿——对新生和美的渴望;看狗——对忠诚、信赖美德的赞美;看书——寻求坚持前进的动力;看日出、天亮——对生活的热爱;看城市——不避时间阴暗和痛苦;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看喜剧——乐观向上的品质。
明确: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4、海伦给我们这些正常人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人类对生活的麻木,极少珍惜自己的感官;
人类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是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劝人类珍惜幸福、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三、课后练习
如果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把它写下来。
马尔代夫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尔代夫是个美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原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马尔代夫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世界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马尔代夫吗?(学生指出马尔代夫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马尔代夫。
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的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一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马尔代夫南部的赤道海峡和一度半海峡为海上交通要道。马尔代夫基于环境因素,境内无法建设铁路,但仍设有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该国虽然国土偏小,建国也不久,但有很多节日,同时该国也是个伊斯兰教国家。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世界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马尔代夫吗?(学生指出马尔代夫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师简介马尔代夫。
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的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一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马尔代夫南部的赤道海峡和一度半海峡为海上交通要道。马尔代夫基于环境因素,境内无法建设铁路,但仍设有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该国虽然国土偏小,建国也不久,但有很多节日,同时该国也是个伊斯兰教国家。
二、初识马尔代夫
1、地理位置
马尔代夫北纬4度,东经73度。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300平方公里。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30公里,位于印度南部约600公里和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由26组自然环礁、1192个珊瑚岛组成,分成19个行政组,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其中199个岛屿有人居住,991个荒岛,岛屿平均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
2、自然气候
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显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年降水量1900毫米,年平均气温28℃。
3、旅游景区
天堂岛
天堂岛(Paradise Island)是马尔代夫非常著名的度假海岛,在马尔代夫岛屿分级中属于第六级。
天堂岛四面环海,在美丽的印度洋的怀抱里,您将能够轻而易举地享受到灿烂的日光浴,欣赏到神奇罕见、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及珊瑚群。在这里您将忘却一切烦恼,抛开一切忧愁,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世外桃源。
太阳岛
太阳岛是马尔代夫最大的休闲度假村,距马累需行船4小时。这个岛据称有上百万年的历史。岛上花香四季,鸟语啁啾,热带植物恣意生长。酒店的房间就散落在这原始的热带丛林之中。你可以随兴躺在果实累累的椰树下,独享大海的涛声。太阳岛海上木屋,顾名思义建在海中,完全被海包围。自家有阳台,可以在热带的阳光下看书休息,避开公共海滩的喧闹和嘈杂。阳台上还有扶梯直接通到海里,如果愿意,可以随时下到海中,做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置身太阳岛上,真的成了神仙。你可以什么也不做,躺在洁白的沙滩上,任阳光抚弄,听海的潮起潮落和风吹棕树的沙沙声。如果再有一本心爱的小书陪伴,那就更为完美。当然,你肯定也抵挡不住那海的诱惑,你可以戴上简单的面罩和呼吸器,做一次浮潜。
这里有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自助餐厅,以西式为主,还可以尝试中餐、泰餐、日餐和意大利餐。中餐厅建在离岛一个硕大的海上木屋里,在那儿用餐,前可眺沙滩,后可望海景,还可在露台上看脚下游来游去的鱼,喂它们面包屑,欣赏它们争相抢食的有趣模样。黄昏时分,阳光微烫,乘着两头高挑的Dhonis(多尼)船,去海钓。
双鱼岛
双鱼岛是2001年,2002年及2006年的“最佳海滨奖”得主,拥有长达2公里的洁白美丽的海滩,设施现代舒适。 OLHUVELI岛位于马累环礁南部,距离机场岛34公里,从马累国际机场乘坐高速艇到奥威丽海滩饭店仅需45分钟,白天夜晚都可航行。
拉古娜岛
拉古娜岛,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浅蓝再到浅绿,这个拉古娜岛如同荡漾在蓝色海水中的棕榈树丛一般。围绕整个海岛的细纱踩在脚上,欣赏浪花拍岸,享受烂漫时光。在此蓝与金交织的地平线,碧绿的礁湖,形成美丽的热带景观。游客可在此幽雅和休闲的气息里,享受如与世隔绝的度假方式。这拥有最高度的隐私与宁静,海天共成一体,是一座蓝色桃花般的度假岛屿。
卡尼岛
这边是严寒冬日,却憧憬着火辣辣的一夏。这不,海啸之后重建的ClubMed卡尼岛度假村热闹开张了,狂风暴雨也浇不灭她如火的热情,这个原本萧瑟寒冷的冬季,有了卡尼岛之旅,寒冬也变成了火辣的夏日度假,更加成了蜜月旅行的首选。踏上卡尼岛的那一刻起,似乎真的走进了天堂的后花园,一切都是美的那么自然,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岛上到处都是花到处都是树,仿佛随便朝地上仍跟枝条就能开出沸反盈天的花来。海水如空气般透明,空气如海水般清澈,珊瑚礁鲜艳夺目,海底世界充满奇幻色彩,岛上的一切都显得简单、自然,所有的世俗烦恼在这清新如威风的感觉中消失的无踪影,安详与宁静也将灵魂洗涤如新。你会真的相信马尔代夫的沙滩海水是有灵气的。
梦幻岛
梦幻岛意味水晶白色的沙子。这个度假胜地是一个独自拥有的小海岛,以他美丽的热带风情、独特而地道的Maldivan建筑风格与大自然混为一体。梦幻岛职员会以他们的热情和友好帮助您实现您的愿望。在接触的度假胜地中梦幻岛拥有最好的房间,配备了个种便利设施,拥有的房间和设施是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各种需求而设计。梦幻岛海滩以Tari村庄而闻名,Tari村庄是一个世界著名冲浪的度假胜地与岛屿,拥有主办世界冲浪竞赛的特权。
玛娜法鲁岛
是休闲式度假村,拥有着马尔代夫的传统,同时与朴素、高雅亚洲风情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个度假村让您在马尔代夫享受到宁静舒适的服务。圆滑的、现代的、迷人的玛娜法鲁岛海滩度假屋为您提供了一个无比豪华的舒适环境。每一间别墅和套房都提供有私人游泳池,完全私人的和一个私人管家为您提供完善的、周到的服务。
1、说一说马尔代夫美在哪里?
2、请你也介绍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