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尚美数学

尚美数学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理解并能运用“余数要比除数小”;同时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境写出相应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在提升学习中感受除法含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和初步的综合、抽象等能力;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复习铺垫,提升学习
1.在(   )里最大能填几?
70>(    )×8     (    )×3<26      4×(    )<21
9×(    )<53      67>(    )×7    (    )×8<66
提问:这种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跟大家分享?
小结:方法就是想有关几的乘法口诀,也就是想70最多有几个几。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吧。
2.20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可以放­­_盘,还剩_个。
用算式表示是:20÷□ = ___。
3.试一试
22朵花,平均分成5束,每束_朵,还剩_朵。
用算式表示是:□÷□ = ___。
4.变式训练
 
 
□÷□=□(个)……□(个)
□÷□=□(束)……□(个)
引导:解决这个平均分气球的问题,写两个除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不能随便写,要先观察商的单位名称,确定是按什么平均分的才能准确地写出相应的算式。
三、尝试应用、全课小结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    )。
A 小        B 大         C一样
小结:余数都比除数大,反之,除数都比余数大,它可以用来检验有余数的除法。
2.应用:
△÷8是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最大是_;如果△表示37,那么余数是_。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或者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并能运用“余数要比除数小”;同时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境写出相应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联系生活,使学生能说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和初步的综合、抽象等能力。
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课前导入,提升学习
1.课前导入
提问: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吗?
选一选:(余数都比除数小,反之除数都比余数大)
(1)下面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25÷8=2……9     B  23÷5=5……2    C  37÷5=7……2
(2)在算式(  )÷(  )=(   )……6的除法中,除数最小是(   )。
A 5         B 7          C 9
2.大显身手
□÷□=□……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
□÷5=□……□,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应是(     )。
3.用4、8、3、35写出两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导:谁最有可能是被除数,为什么?谁最可能是余数?为什么?
三、变式应用
1.四月份有30天,一共有(    )个星期,还剩(     )天。
2.幼儿园买来34朵花,至少添上(   )朵,才能正好平均分给6个班。
3.变式应用
王老师买来27块糖,最少拿掉(    )粒,就能正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A 4         B 3         C 7

4.

车轮35
                  
 
(1)这些车轮可以装几辆三轮车,还剩几个?
(2)这些车轮够装12辆三轮车吗?     够(    )  不够(    )
5.一共有75个足球,每盒装8个。
(1)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2)如果全部装入盒中,至少要(    )个盒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下呢?
 
 
第三课时  时、分、秒(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并能记录钟面上的整时;认识钟面上表示经过1时、1分的方式,能以具体事例说明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并掌握1时=60分。
2.加深体验时针、分针的计时原理,能感受1小时、1分的时间长短,形成单位时间时、分、秒的观念;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推理、抽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认识钟表和时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了解时、分是日常生活里的时间单位;培养认真观察、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
二、课前导入、知识延伸
1.谈话:钟面上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两根针?分别有什么特点?(时针和分针)
提问:那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时针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分针呢?
2.讨论汇报:时针走一大格表示经过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经过1分钟。
3.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追问: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有什么密切关系吗?
* 引导: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 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 小结:要知道是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4.归纳:时针走一大格,表示经过1小时;同时分针走一大圈,表示经过60分。
小结:所以1时=60分。
三、实际操作、反馈检测
1.操作:在钟面上依次拨出3时、6时、12时。
汇报:完整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集体指出:12时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
2.反馈: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播放1集的时间是20分钟,播放( )集是1小时。
3.变式:一节课是( )分钟,在加上( )分钟是1小时。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能总结下学习的内容吗?其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第四课时  时、分、秒(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钟面和交流、思考的过程,认识并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能在钟面上按要求拨出指定时间,能读、写几时几分;并联系实际认识时间单位秒,认识秒针并了解经过1秒或几秒在钟面上的表示方式,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在认识钟面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钟面计时的原理,了解钟面计时的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了解估计时间的依据,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体验时间单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认真观察、实际体验在数学学习里的作用;发展认真观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知识铺垫
1、分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走到2呢?分别走到3、4、5…,11、122表示多少时间呢?
(1)指名上台实物演示、集体纠错;
(2)打乱顺序,小组成员比赛:一个出题,另三个抢答,要求表达完整。
2、感受1秒的时间
(1)提问:秒针的运动特点?(秒针走一小格表示经过1秒)
(2)听课件中秒针“滴答滴答”的节奏;
(3)多次跟着节奏做拍手游戏,加深体验1秒。
三、拓展延伸
1、互相联系
(1)当时针大约指着6时,分针可能指着     ,这时是          分;也可能指着   ,这时是        分;还可能指着     ,这时是         分。
(2)秒针从12走到3,走了(   )秒;分针从12走到3,走了(  )分;时针从12走到3,走了(   )时。秒针从5走到9,走了(         );分针从4走到7走了(      );时针从3走到9走了(          )。(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2、判断:(在错误的说法后面写出正确的说法)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就是100秒。   (        )
2.10时零5分可以写成10:5。    (        )
3.夏天午睡大约1分。 (        )
4.明明的脉搏跳10下用了8秒。   (        )
5.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秒针走1大格是1秒。 (    )
6.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        )
7.一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15分钟。 (        )
8.时针指着3,分钟指着9,这时是3时9分。 (        )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知识学得特别扎实?哪些地方还有问题?
 
 
 
 
第五课时  认识方向(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联系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了解不同方向的位置和顺序关系,会用这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这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其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使学生经历借助现实情境辨认方向的活动,掌握辨认方向的基本方法,体会利用现实情境与生活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知四个方向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
二、知识回顾
1.太阳从( )边升起,从( )边落下。
2.提问与变式练习:
面向太阳站立,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面对傍晚的落日,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面对南面,你的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三、灵活应用
1.联系生活
天天和乐乐面对面站立,天天的前面是北,乐乐的前面是(    )。
早晨,豆豆上学,太阳在他的后面,他的前面是(   ),右面是(    ),左面是(    )。
下午放学后,明明从学校回家,太阳在他的右面,明明的前面是( ),左面是(  )。
2.风向问题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由东向西吹的风叫东风,那么西风是从(    )向(    ) 吹的,东南风是从(     )向 (     ) 吹的。
3.实际反应
小组比赛:全班按照要求面对相应方向站立。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第六课时  认识方向(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根据图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或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方向的过程中,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方向、位置关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几何直观。
3、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识别物体所在方位,体会方向、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二、梳理知识
1.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
2.不论把指南针放在哪里,它红色一端总是指着( )面,另一端总是指着( )面。
3.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是(     )面,较密的一面是(     )面。
4.对号入座:请根据下面的话,将小朋友的名字写在合适的方框里。

小雨
 
1、宁宁坐在小雨的西面;
2、文文坐在宁宁的南面;
3、小兰坐在宁宁的东面;
4、小雨的北面是小莉。
 
三、应用知识
 
 
 
 
 
 
 
 
 
 
 
 
 
 
 
 
 
 
 
 
 
 
 
 
 
 
 
 
 
 
 
 
 
 
 
 
 
 
1、        先向南移5格,再向东移3格,
2、        先向东移2格,再向北移1格,最后再向西移2格。
3、        先向西移2格,再向北移4格。
4、        先向西移1格,再向南移2格。
5、你还能编出一些问题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第七课时  认识方向(3)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了解这四个方向与已经学过的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能用这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
2、经历借助现实情境认识方向的活动,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利用已有知识与认识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生活空间和不同方向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主动探究、思考、交流中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
二、联系生活
谈话1: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谁来指一指?
指出:东和西、南和北是相对的方向。
谈话2:冬天的风比较大,那么你知道东风是从( )吹向( ),南风呢?
谈话3:你还记得上课时我们一起说的:“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板书指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追问:那如果老师告诉你最近有一天吹的是东南风,那你知道这个风是从哪个方向吹向哪个方向的?
预设:由东吹向南(错误);从东南面吹向东北面(错误);从东南面吹向西南面(错误);从东南面吹向西北面(正确)。
明确:东南面的相对方向是(西北面);西南面的相对方向是(东北面)。
三、基本练习

体育馆
邮局
电影院
少年宫
学校
银行
公园
超市
广场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1)学校的南面是(       ),公园的东面(       ),
广场的西北面(      ),学校的东南面是(        ),
邮局的西面是(      )。
(2)从学校到电影院可以向(    )面走到(     ),再向(    )面走到(       )。
或者从(      )出发,向(    )面走到(      ),再向(    )面走到(        )。
 

2、右面是动物园示意图。
猩猩馆在老虎馆的(    )面,
    孔雀馆在老虎馆的(    )面,         

    海豹馆在老虎馆的(    )面,
    老虎馆的东南面是(    )
 
四、全课小结
这几课你在练习中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呢?
 
 
第八课时  认识方向(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场景和参与在校园测定方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进一步应用和巩固相关知识,学会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测定、辨认不同方向和确定物体方位,并能根据测定记录、说明现实情境中物体的方位。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测定方向、确定物体方位的方法,进一步熟悉自己周围的方向和环境,感受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增强在现实生活里的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小组合作、互相协作的意识,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协调的态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谈话: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谈话: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
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
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三、反馈完善:在校园里定方向
谈话: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
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活动:安静进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第九课时  认识千以内的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二、发散思维
1、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个珠子。用5个珠子还可以表示哪些三位数?
2、用下面的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写出来。

2
3
5
 
 
 

3、找规律,
707,708,709,(   ),(   ),(   )。
270,280,290,(   ),(   ),(   )。
980,985,990,(   ),(   ),(   )。
503,502,501,(   ),(   ),(   )。
4、边拨数边数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七十数到一千;
(2)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八十八数到八百一十。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吗?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他们常用下面的方法来记数……
2、小结:石子记数、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早期的阿拉伯数字。
四、全课总结
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了千以内的数,你有什么重要的知识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告诉大家的?
 
 
 
 
 
 
 
第十课时  算盘认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下珠和上珠在档位上面表示的意义。
2、能正确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
3、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发散思维
1、在算盘上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8,从85数到1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活动一:集体拨数、数数。
活动二:4人一小组拨珠比赛,其中一个做裁判,其他三人做选手,比比谁有准又快!
活动三:小组各派一个代表参加淘汰赛。活动规则:每两组一比,优胜劣汰,最后得出冠军、亚军,其中教师说数。
2、比比谁的眼力好
活动规则:每组派一代表,进行看算盘拨出的数,比谁能有准又快读出相应的数。
3、公布比赛结果,分发小奖品
三、拓展延伸
1、10个十是(   ),40个十是(   )。
2、估一估
情境:第一堆本子大约是100本,第二堆的本子大约是多少本,第三堆呢?
(图片详见补充习题)
3、试一试
情境:杯子里的黄豆大约是多少粒?
四、全课总结
通过巩固了算盘的认识,你有什么感受要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十一课时  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于算盘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增强万以内的数的数感,并能正确读写没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数,以及掌握四位数中间和末尾同时有0、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并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在小组活动时能主动合作、积极思考的数学素养。
二、探索发现
1、填空
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找规律
2997、2998,2999,(   ),(   ),(   )。
1700,1800,1900,(   ),(   ),(   )。
7070,7080,7090,(   ),(   ),(   )。
3、求方法
(1)一个数的千位上是2,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比它小1的数是(   ),比它大1的数是(   )。
(2)一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5,这个数是(   )。
(3)一个四位数的千位和个位上都是7,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三、拓展延伸
数字卡片游戏
用数字卡片6、3、0、0摆出一个四位数。
(1)一个“零”也不读,这个四位数可能是(    )或(    )。
(2)只读一个“零”,这个四位数可能是(    )、(    )、(    )或(    )。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