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六年级尚美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年级尚美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学习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品味本文洗练、流畅、优美的语言。
2、深入思考和领悟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3、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进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作者对“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评”言辞。
2、领会文中关键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思考与探究
1、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安排,然后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作这样安排?
  明确:     白 天                               夜 晚        
第一天 看望老师、朋友,看狗、书,散步等    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 参观自然历史、艺术博物馆            看戏              
第三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看喜剧            
明确: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
 
2、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1)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
3、试选择海伦三天的其他具体 “所见”来透析海伦的内心世界(看婴儿、看狗、看书、看日出天亮、看喜剧、看城市)。综合三天主要活动分别能让我们看出海伦凯勒内心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看婴儿——对新生和美的渴望;看狗——对忠诚、信赖美德的赞美;看书——寻求坚持前进的动力;看日出、天亮——对生活的热爱;看城市——不避时间阴暗和痛苦;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看喜剧——乐观向上的品质。
明确: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4、海伦给我们这些正常人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人类对生活的麻木,极少珍惜自己的感官;
人类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是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劝人类珍惜幸福、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三、课后练习
如果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把它写下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