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校本课程>>三年级“尚美语文”备课

三年级“尚美语文”备课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4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小朋友们,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赠汪伦》还记得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首诗是谁写的?介绍李白。关于大诗人李白的故事,老师还知道一段小插曲,你们想听吗?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你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行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苏扬州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行,特地在黄鹤楼前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板书课题。
4、读题,从题目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⑴简介黄鹤楼,出示黄鹤楼图片。
⑵“之”的意思。(去、到)
⑶广陵,即扬州。
4、连起来说说题意。
二、初读感知,明确任务。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
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辞”“唯”组词。
再读古诗。
  2、这首诗已经会读,甚至会背了,不用学了吗?我们应该学什么?
出示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第一步,我们刚刚解决,这节课我们的任务:还要抓住字眼,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感悟诗的情感。
四、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1、再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
2、故人西 辞 黄 鹤 楼,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1)点拨理解“西辞”“烟花”“下”。
西辞:课件标出湖北和扬州的位置。湖北在扬州西面。
烟花三月:课件()的三月
(2)板书“黄鹤楼”。看到诗人写的“黄鹤楼”,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想想两个朋友即将离别,在黄鹤楼可能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
(3)板书“烟花”。看到诗人写的“烟花”,你又仿佛看到什么? 课件显示春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4)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前二行。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板书“孤帆”“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是什么意思?咦,再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呀!大家知道: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怎么会只有一条船呢?看来李白一定写错了。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透过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只看着那只船,看到那只船渐行渐远,渐行渐远,然后消失在天的尽头,可见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2)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3)孤帆远去,江水滔滔,看着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
10、配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浓浓的友情。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读、指名读,背诵)
11、李白对孟浩然情深意重,后来还写了一首诗《江下行》。出示古诗,朗读,说说诗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外延伸:
1、表演诗中描绘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           黄————————————扬
           鹤————————————
           楼————————————州
                 依依惜别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 《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三、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用自己喜欢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觉,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8.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老师给同学讲个故事吧:公元759年3月,诗人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诗人欣喜若狂,拨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9.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10.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弄懂诗句的意思后,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流利地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古诗)
11.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彩云之间的白帝城特别漂亮。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多么高兴。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美丽的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12.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13.指名读,评议。
14.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六、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七、作业
1.读一读其它描写三峡的诗篇。
2.给《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配一幅画。
 
 
 
 
 
 
 
 
 
 
 
 
 
                                                                                                                                              别董大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
 2、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
  4、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
 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3)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的境地之中。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过渡: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似乎只有诗人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5、再读整首古诗。
  6、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你会怎么劝慰他们呢? 
  7、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词,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并将诗词中送别的名句板书
  到黑板上)
   四、实践尝试,拓展延伸。
  1、尝试整理送别诗词名句专辑。
  2、结合《暮江吟》,搜集下节课山水主题古诗教学的相关资料。
  同学们,下课铃响,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请你们也用一句话送送今天听课的老师,好吗?
 
                                                                                                                                        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会背诵、默写《绝句》。
      3、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绝句
   (3)教师范读。
   思考:这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
生齐背古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