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顶帽子,大家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不一样,一顶帽子是用卡纸和其他废旧材料做的,另一顶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帽 子。 生2:我还发现,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帽子特别漂亮,富有想象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各种材料手工创作立体的头饰和帽子。 板书课题:头饰和帽子(下)。 设计意图:本课开门见山,教师直接出示帽子,让学生比较欣赏,感受用废旧材料制作 的头饰和帽子的创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感受 展示各种头饰和帽子图片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1. 师:分析一下这些帽子有哪些材质?你最欣赏哪种造型与装饰?为什么? 2. 从材质、造型、色彩、装饰交流。 3. 小结:创意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体现着作者的智慧与能力。个性又独特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眼前一亮的艺术享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各种头饰和帽子图片,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感受头饰、帽子夸张的造型,瑰丽的色彩、装饰手法的多样,为下面创作打好基础。 三、设计作品 1. 实物的联想与设计。 刚才欣赏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伞、气球、靶子、足球等一些实物被直接改装做成帽子或者头饰,给人生动活泼又出其不意的感觉,看老师手里的手袋,它可以变成一个有趣的帽子吗?怎么做?你认为还可以把那些东西直接变成帽子或者头饰?(创想与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只基于帽子进行造型联想,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就会比较狭窄。联想练习是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拐杖,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新的创造性形象。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寻找素材、加工素材的方法,同时拓宽了思维宽度与广度。 2. 基本形联想与表现: (1)学生练习: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纸,用1分钟的时间迅速使它成为一顶帽子。 (2)教师评价,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图1—图3),随后教师对个别手法比较单一的学生作品(图4) 进行“破坏性”加工,使其形象更加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图5—图7)。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一定有所启发,你能否用几分钟时间设计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头饰和帽子呢? 3. 材料的联想与组合:多元的造型方法,可以使原本简单的一张纸变成一件富有个性的作品,如果我们再加以各种材质、特征的材料,那效果就更与众不同了:欣赏范例(图8、图9 )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本形的操作和把握,基本掌握造型变化和装饰技巧。 4.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材料。教师示范:把一旧毛衣变成一头饰。(图10) 分析交流:材质特点的运用、大小、造型、装饰。 5. 出示手工作品汽车:能否直接把它变成戴在头上的帽子或头饰?——请学生上台,尝试:怎样可以固定在头部? (1)挖;(2)绳子;(3)添加。 设计意图:1. 教师的示范展示创作的整个过程,揭露要点。2. 体现学生已有美术知识经验的嫁接与运用。 四、欣赏启发 1. 出示学生作品图11-图14。 2. 师:简单评述你最感兴趣的作品,并说说原因。 五、感知选择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哪些材料可直接为我 所用,哪些材料需加工后方能运用。 生1:我带的是卡纸,软硬适中,方便剪切,粘贴。 生2:我带的是易拉罐,可切割,利用金属质感做装饰品。 生3:方便面餐碗,可直接做帽子外形。 生4:我带的瓜果蔬菜也可制作头饰和帽子,别有一番风味。 …… 师:我们要利用材料特点来制作头饰和帽子,当然在制作中所缺材料也可请别的同学提 供援助。 设计意图:感受材料特点,学会选择材料是本课重点之一。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哪 些材料可直接利用,哪些材料加工后方可利用,当然教师也要提倡资源共享、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六、创作展示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以2人合作的形式,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作品、实物进行创造。 (2)创作的作品要创意大胆,造型别致,装饰富有个性。 2.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作业明确的定位、要求、方式,都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科学地确定。作业要求体现层次性。双人合作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学生一个戴一个整理加工完成作品。 3.作品展示。 请同学戴上自制的头饰和帽子到讲台前参加帽子展销会,用时装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自编台词解说自己的头饰和帽子。下面的同学做观众,评价谁的作品最精彩,谁的作品最有创意。对于不满意的作品,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立体的头饰和帽子造型,根据实际情况可个人创作,也可小组合作。个人创作,有利于个体创意的发挥;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好习惯。最后通过帽子展销会的形式来展示头饰和帽子,这样既能打破常规,生动活泼的展示作品,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争相表演,推销自己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