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三河口小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训工作计划
一、发展思路及推进措施
1.完善三级研训机制,开展导向清、主题明、系列化的区域研训,全面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1)区本研训“夯基础“。以课堂转型为切入点,树立问题意识,精选主题,做到研训有针对、成系列、出智慧。
区本教研训是架构市级与校本研训的桥梁,不仅仅是对两级教研的补充,更应成为课堂转型研究及教师分层培训的主阵地。在主题选择时,应强调针对性,对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先研究、分类研究。研训中做到“抓好点、形成线、铺开面”,即抓住节点提速发展,以线串点长程规划,以点带面辐射经验。本学期区本研训重点:?转变教材研读视角,关注学科能力培养 ?关注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学习,尝试大概念教学实践 ?依托市、区评优课竞赛,打磨骨干教师队伍。
( 2 ) 市级研训“明方向”。以项目实践为推手,捕捉学科前沿脉搏,课例研发有创新,教师发展有方向。
市级教研是前沿教改信息的窗口,是区域经验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学期,我区将基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依托项目引领,课题研究,重点围绕“STEM”课程、做中学项目和“互联网+时代”范式研究,捕捉学科前沿脉搏,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并通过一个阶段的积累反思,承办市观摩展示活动,依托市级教研平台,交流区域最新科研成果,展示我区优秀科研团队以及骨干教师风采。
(3)校本研训“重常态”。落实校本教研计划,关注校本教研质量,重实验教学研究,重集体备课效果。
校本教研是三级研训中最接地气的层级,涉及到市、区教研精神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研训差异度相对较大的层级。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教研员将继续参与校本教研,关注校本教研需求,参与校本教研指导,切实做好基层教研服务工作。校本教研计划的制定既要关注市区教研计划中的教研重点,更要做好本校教研现状的分析,关注实际问题解决,基层教师培养以及计划的可行性。建议各校校本教研中做好两头,一头是依托区评优课竞赛,做好校内骨干教师打磨;一头是关注常态教学,关注课标学习和教研组内部集体备课,邀请兼职教师参与。
2. 明晰角色定位,完善工作方式,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提供有针对的服务,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对学科教研力量薄弱的学校,以学科指导为主,通过“扶、帮、带”规范学科常规,提供资源支持,查缺补漏,守底线,明基点。
调研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专职教师数量少,课程计划执行随意性高,校本教研有空白,实验教学不正常等现象,对于此类学校,区教师发展中心将以学科指导为主,通过加强听随堂课、推门课、参与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科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对学科教研基础良好的学校,努力从学科指导向课程领导转型,以学习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商谈者的角色参与课程规划,提炼特色,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寻求“优秀教研组”和“课程基地”两个层级的突破。
有良好教研基础的学校,应在坚持常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课程规划意识,加强课程论学习,分析校本资源,提炼发展特色,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计划和安排。在此过程中,教研员应扮演好学习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商议者的角色,促进区域内学科特色文化建设和课程层级架构。
二、主要活动安排
研训目标 | 实施策略 | 研究内容 | 评价反馈 | 活动安排 | |
教师培训: 构建学科教师培训分层机制,重点提升青年教师学科专业水平 | 梳理教师群体现状,基于学科发展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借事成人,事中见人,分层分类,差异发展。采取“新入编教师侧重入门入格指导;已入门教师侧重研究方向引导;成熟骨干型教师侧重特色项目打造、优秀资源辐射”的策略 | 五年内青年教教师及兼职教师: 精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基本理念;熟悉“内容标准”中的核心概念;结合实践,了解实验探究类课型的教学范式 学科骨干暨成熟性教师: 关注教育前沿,坚守学科价值追求,尝试教学原创设计(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项目研究;基于科学与技术融通的STEM课程实践;基于大概念建构的范式研讨……) | 各级各类公开教学和沙龙研讨,及时总结反思活动质量和推进后续 组织参与各级各类相关评比,研训一体,争取良好成绩 日常教学调研有针对地关注目标达成普及情况 | 时间 | 内容 |
3月下旬 | 区小学科学评优课竞赛活动 | ||||
4月上旬 | 区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暨兼职教师教学培训 | ||||
4月上旬 | 市同题异构教学观摩活动 | ||||
4月中旬 | 参加江苏省科技模型竞赛 | ||||
4月下旬 | 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 ||||
5月上旬 | 市小学科学评优课竞赛活动 | ||||
5月下旬 | 区域学科质量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