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月理论学习(孙晓) 2022.3
【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居述明
【学习摘要】
一、实现生活化的数学阅读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人一些现实生活经验。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进而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中,教师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因为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才能解决现实问题,之后学生在自己购买物品的过程中也会联想到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发展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就需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强化小学数学阅读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并没有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数学阅读也是如此。并且学生仅处于浅层次的阅读,没有发现其中的重点,也发现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时,数学老师需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水平。在阅读之前,需要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明确概念的含义,在阅读数学图表和公式时,需要在明确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并且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边阅读边实践。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准确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检查学生绘制的平面图,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学生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方向和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使绘制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时,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解决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准确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阅读并思考,只有將实际距离以相同的比例缩小,才能绘制出准确的平面图,这就引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即比例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比例尺,而是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面临的问题,进而掌握学习的内容。比例尺与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图、地球仪中都会涉及比例尺,而学生掌握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进而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最终提高数学水平。
三、小学数学老师需要采取措施引发学生深入阅读
首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日记的撰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数学日记也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现在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更何况是数学日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创新日记的写作形式和内容。
例如,小组间轮流撰写,每个学生一周只写一篇日记,并且还需要对前一个学生的日记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撰写日记,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这对提高学生的评价反思能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数学日记的内容来说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只要是与小学数学相关的知识都可以写进数学日记里,学生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也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日记的撰写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撰写,让学生充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脑袋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经典数学文化,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数学阅读。中国数学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数学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很多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史,将经典数学知识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墨经》中涉及大量的几何知识,其中涉及圆的相关知识,即一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其中还有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阅读在小学数学中具有同样的作用,将阅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数学阅读主要是收集、整理和转换数学问题中的信息,在老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占据重要的位置,老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技巧,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阅读,这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反思】
一、创设浓厚学习氛围,提高数学阅读兴趣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美。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家的故事,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好学,从而提高数学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通过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被省略,有时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还需要自己进行推导、运算、证明。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常需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学生在阅读时应作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写眉批、旁批、尾批,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并尝试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题过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使思维展开,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应用。
三、挖掘数学的内在美,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及格有趣的数学故事上,他们更关注数学的抽象美、逻辑美等。如华应龙老师在教学《多位数减法》时,用任意3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作差后组成新的最大、最小的三位数,继续作差,逐次进行,直至得到495为止。他顺理成章给同学们降到了“数学黑洞”这一现象。如果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数学黑洞的文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更有激情,数学阅读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