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专题导航>>健康促进学校(铜牌)>>职责承担>>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3、在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感觉很整齐,真漂亮,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在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  师: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2、课前老师通过了解,将同学们的身高制成的一张四(2)班学生的身高记录单。 
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探究新知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  在做校服时,厂家不可能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一种型号的校服,也不可能做成同一大小的校服,怎么办呢?最后与厂家商定校服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出示图片:小号-身高120~129厘米,中号-身高130~139厘米,大号-身高为140~149厘米)  提问:从图片上你获得哪些信息?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各种型号校服各需要多少)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用哪种方法记录比较好,为什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组长做好分工,看哪组整理得又快又准确。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我们怎样把这些数据送给厂家呢?(制作统计表)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提问:表中的合计有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也能检验统计的数据是否有误)  最后还要填写制表日期和时间。 
4、提问:从这张表上你可以知道什么?(这就是数据分析)板书:分析数据。 
5、回顾整个的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问: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你们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核计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什么是空气污染?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3~74页的“你知道吗”。 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3题,了解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的状况,了解目前的空气质量。  同学独立完成。 全班共同交流统计结果。  提问:看了上面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四、拓展提高  四年级学生标准体重的估算方法是:年龄数×3-2。(单位:千克)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重等级评价表  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轻(重) 轻6千克以上 轻4——6千克  轻3——重3千克  重4——6千克  重6千克以上  等级  营养不良  偏食  正常  偏胖  肥胖  黄然今年12岁,体重40千克,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   )千克,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重(   )千克,等级是(   ),建议他要(            )。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
作业设计:收集淮安11月1日~11月31日的天气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
统计过程: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  (3)制统计表  (4)分析数据                 
(画正字)   ( 标题 日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