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策略研究>>过程性材料>>《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王暑雅)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王暑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暑雅

认识线段教案

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王暑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段特征的产生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使学生描述线段的基本特征,比较熟练地画出线段。

【教学准备】

毛线、长方形纸、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哆啦A梦)

2、这是王老师用线条画的多啦A梦,观察我用的线有什么不同?(有直直的线,有弯弯的线)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直直的线”。

 

二、新授

(一)变曲为直

1、课前王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1根毛线,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弯弯的)

2、你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

3、学生汇报演示:谁来汇报你的做法。

预设:

师:孩子们瞧,这位小朋友一只手捏住毛线的这一头,另一只手捏住毛线的另一头,现在毛线变直了吗?

生:没有。

师:要想变直怎么办?

生:用力拉,就变直了。

师:是的,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

4、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二)初步感知线段

(感受线段的直)

1、现在,把小手伸出来,跟王老师一起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让我们再说一遍。

2、追问:一定要是把线拉直才能称为线段,弯的就不是,说明线段有什么特点?(说明线段是直的)

(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3、我们捏住毛线的这两头也有个名字,叫做线段的端点。

数学上为了让大家更形象更简洁美观的地了解它,我们可以用两个小竖线表示端点。

提问:谁能快速反应,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教师板书)

4、体验感知:谁来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线段,哪里是它的端点。

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一人捏住毛线两端拉直,一人轻轻地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线段,哪里是它的端点。

先老师和学生师范,然后生生合作,最后请一组小朋友演示。

5、线段特点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线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全班闭上眼睛想,教师边引导全班一齐说一说)

问:谁愿意来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刚刚脑海中的线段是什么样的?(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

6、感受不同方向的线段

师:现在你们能根据线段的特点快速判断出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吗?

看,这是线段吗?(横着放),现在还是线段吗?(竖着、斜着)为什么?只是什么变化了?

小结:线段不管是横着放,斜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是直的,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

7、练习:刚刚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线段。

 

三、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找生活线段

师: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边虽然他们的端点看不到,但是也可以看成线段。比如数学书封面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这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谁来指一指数学书得这条线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找找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面可以看成线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2、数线段

(1)讲述: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图形中也有线段,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打开书本60页,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数一数这些我们熟悉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2)提问:这是什么?也叫几边形?几条线段围成?比较图形的边数和组成它的线段数,你发现了什么?照这样,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八边形呢?
师:看来只要我们愿意动脑去思考,数学规律也不是那么难发现的嘛。

3、折线段

1)谈话:我知道咱们二5班的孩子们喜欢折纸,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折纸的游戏!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跟着王老师一起对折,然后用力压一压,再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2)提问:你能这出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吗?

           你能这出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吗?

3)小结: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我们了解到线段有长有短。

4、画线段

1)谈话: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不但认识了线段,数了线段,还折出了线段,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
2)提问:你觉得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所以要用到什么工具?
3)我们先来看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线段的:先把直尺紧贴在本子,沿着直尺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再在两端分别点上端点,为了简洁美观,我们用这样的小竖线来表示,注意小竖线不要画得太长。你学会了吗?谁来指导王老师也画一条线段。

学生尝试自己在自备本上画线段。投影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全班讨论。

 

四、巩固练习

谈话: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画线段,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个本领玩一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谈话: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接这两点画线段吗?

2)提问:还能画出第二条线段吗?说明什么呢?连接这两点只能?

谈话: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你记住了吗?

2、连接三点画线段

提问:这有几个点?连接每两点能画几条线段?(理解“每两点”的意思)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数一数。

交流:你画出了几条线段?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指出:三个点比刚才两个点多了一个点,但多了几条线段呢?

3、连接四点画线段

提问:两个点、三个点都没难倒你们,如果有这样的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线段,你能画出几条?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画法,讨论:怎样才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呢?

优化方法:按点的顺序画。

4、连接五点画线段

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课后画一画,验证一下。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从一条小小的毛线上学到了这么有趣的知识,认识了什么线段。其实,数学知识隐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事物上,如果你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它。放学回家后,请你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你今天新认识的新朋友线段,指一指说一说家里面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教学反思 

    1、在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线段——数线段——折线段——线段——连线段”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2、“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认识,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引导学生将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搭建桥梁,实现过渡,在现象和本质之间通过有选择地观察和总结,使线段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突现出来,真正实现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 

    3、不管是教学的细节,还是教学的环节,也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如果我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敏锐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并满足学生真实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堂课就应该能更精彩。一堂课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学细节与教学环节所构成的,而课的成败,也恰恰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上,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还需从细节上认真把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