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训练,让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植于教学实践中
——从《航天飞机》的教学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周志兰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 “学会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体感知 提取信息 语言实践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整体感知”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会表达”的能力等,应该体现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航天飞机》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课文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例,并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从全文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从整篇文章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化解这个难题,必须从段开始入手。在这课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走进角色中去,做一架普通飞机,来理解全文。
师:课文题目是航天飞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航天飞机?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读全文,很快找出2、3两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航天飞机的。怎么知道的无从下手。老师指导。)
师:请大家细细读2、3自然段,找找里面的人物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第二自然段写航天飞机的内容是普通飞机看到的。
生:第三自然段写航天飞机的内容是智慧老人告诉普通飞机的。
师:从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的就是航天飞机。
师: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又写的是谁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普通飞机,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智慧老师对普通飞机说的话。
师:是啊,不难看出,每一自然都写到了普通飞机,课文就是通过普通飞机的视觉介绍了航天飞机,还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了比较,使我们对航天飞机有了明确的认识。
评析:整体感知课文基本上属于感知阶段,是对课文的“直接的反应”,“近乎直觉的认识”。教师的作用在于调控目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读全文后让他们直接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就是从整体入手,找到相关的段落,有利于信息的组织和筛选,确定内容的正确性,再进一步理解,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
二、抓表达内容,培养学生语段概括的能力。
1、抓关键词语概括。
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在概括段意时,学生也可能“照本宣读”,也可能“断章取义”。怎样才能概括得简洁明了呢?教学时,教师提供了两个句式“谁在干什么?怎么样?”
“谁在干什么”出现了两种答案:“普通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普通飞机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师问:“三个一会儿,都是讲普通飞机在干什么呢?哪种说法更简洁?”这样的提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原来后一句话就是具体指普通飞机是怎么飞的。找到关键词“飞”。
“怎么样?”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得意”。
这样,学生就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普通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很得意。
在提取有效信息时,直接抓住能够表达段意的词或句子,来概括语段的意思,需要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只要语段中的词语较为准确,学生就易于掌握,不易出现偏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
2、找恰当的词语概括。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航天飞机的特征,“外形”和“速度”这两个词语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感悟概括出来。许多学生都只说出这一自然段写的一个内容——航天飞机的外形。教师指导从“只见”和“飞机想”两处入手,写航天飞机的两个内容就显而易见。再理解“庞然大物”这个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意思:航天飞机的外形大,速度快。
“外形”和“速度”这两个词语是课文上没有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炼出来,切忌在概括段意时照抄原文。
3、把握中心句概括。
第三自然段是通过智慧老人的话,介绍航天飞机飞得又高又快的本领和它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作用。
师:找一找,智慧老人的话分几次说的?
生很快找到智慧老人说的两段话。
师:读一读,想一想:智慧老人的每一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
生:智慧老人的第一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特点。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两个关键词,概括得很完整。
你能读一读含有这两个关键词的句子吗?
生: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师:一句话能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这句话叫做——
生:中心句。
师:对。我们可以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智慧老人的第二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
生:智慧老人的第二段话是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师:在智慧老人的第二段话中,你能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真好!
这里的本领是指航天飞机在航天事业中的本领。
(教师及时指出航天飞机的这种本领,学生就会把它与普通飞机的本领分区分开来了。)
师:把智慧老人说的两次话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看谁说得更完整。
(有一定难度的语言让同桌互相说说,带着要求去练习,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在合作中把意思说得更完整,语言说得更流畅。接下来的大组交流效果会更好。)
生:这一自然段写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和它在航天事业中的本领大。
中心句表达的意思比较概括,段中的其它句子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用来支撑或扩展它所表述的中心。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有中心句的段落,要锻炼学生在阅读中一下子就能找到,并且准确运用。而本课中智慧老人说的两段话都围绕中心句来写,把两个中心句连起来,就是这个语段的段意。
4、除重复的信息归纳。
课文2、3自然段写都是写的航天飞机,在分别概括第2、第3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2、3两个自然段连起来的意思就不难指导了。
(教师分别出示学生概括的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师:航天飞机的特点是什么?
生:把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合并起来。
师:在合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生:把重复的内容去掉。
因为直接出示了2、3自然的意思,通过比照,学生不难发现重复的意思在句子中就显得累赘,去除重复的信息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在合并段意时学会了如何提取信息,筛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正确的答案。
三、学构段方式,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
对航天飞机的介绍是全文的重点。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根据教材的语言表达特点,我设计了三个言语实践的练习。
1、指导分析:从哪里可以看出航天飞机更高、更快、本领可大了?学生不难找到相关的句子。于是,我出示了这样的练习:
先读读例句,想想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再读读另外两个句子,在开头写上起同样作用的一句话。
例: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收回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长长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
2、学生在学习写中心句的基础上,又顺势引导:这三句话是怎么写出航天飞机本领大、高、快的特点的?学生发现,第一句话直接写了航天飞机的本领,用了恰当的动词;第二、第三句话是把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作比较写的,还用了具体的数字。那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下面两句话吗?
小明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可真大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可以从小明做的具体事例来写,用上动词;第二句话可以把阶梯教室和普通教室作比较来写,用上具体的数字。
3、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用上中心句。
经历了语段概括的训练,学会了中心句的填写,又进行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练习,学生为航天飞机写的自我介绍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抓住文本的特点,寻找和确定训练点,通过反复朗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接触语言文字,感知内容,理解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阶段,尤其是三年级,是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站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度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