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数学课堂要具备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一)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更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有效地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地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反应,而情感恰恰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条件创设真实情境,用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例,去诱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紧紧依据教学目标,贴切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合作、多交流,使堂课气氛活跃;不能把三维教学目标割裂,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被忽视。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都要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在课堂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同时还需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思考质疑和交流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他们的学习才能更加的有印象,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五)对学生采取有效的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开展学生评价学生和自我评价。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自我评价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