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如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将微笑带入课堂;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等。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乐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地,真实地展示自己,充分发表自己在学习活
的感受和体验,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只有这样才能,我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去探究新知,去发现规律,去创造学法,去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
2、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向的互动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应该开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局面,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以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参与活动,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富有变化的语言,配合生动形象的手势去感染学生,实现情知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我们的学困生,我们更应注意到他们获得的微小的成功。这样他们就会产生高层次的愉悦,就会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使他们争取去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