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周文英三月份理论学习

周文英三月份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文英

美化学习行为 塑造健全人格 

                   三河口小学 周文英

“引领学生美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新课题中,如何引领学生美化学习行为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随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体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成为创新的主体则是更高的要求。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基本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四大缺陷:一是成就需要较低,却不同程度存在攻击性倾向,主要表现是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拒绝同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二是自我接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依次是学习、性格及相貌体型;三是独立性和勤劳节俭差;四是在学习中缺乏认知需要,即缺乏重要的内在动力。究其原因主要以为:其一是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与子女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二是家长对子女缺少爱或过分溺爱,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孩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自利,或无所适从,人格变异;其三是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以“应试教育”代替素质教育,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其四是社会、媒体传播等的整体影响。  

二、实验的理论构想

我国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格培养主要以心理教育的形式呈现在早期的研究和探索之中,进入90年代以后,对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报道日渐增多。从整体美化各种教育因素着手,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来促进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性、关键性阶段,对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起着基石性的作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广义上的学习则更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凭借。同时,小学生的人格如心智不成熟、坦诚真实、好表现、自信心、创造性、责任性等都能在其学习行为中得到全面、生动的体现和显露,可以说,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在优化学习行为中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应该是一条理想的途径。由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立足于解决: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小学生学习行为有哪些要求?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如何外显?怎样来促进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这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这个心理学的层面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表述,认为人格是个性,或性格,或人的全部心理素质及其结构。  

《学会生存》一书中还提出:基础教育,这种教育尽管是传播基本知识,但它还要人们学会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它必须努力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们,具有自学的爱好。在发展人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同时,还必须激发他们求知识,提问题和向自己提出疑问的欲望。最后这种教育还必须使人们感觉到,他是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而且无论对人对己都负有一种创造性的责任。”在此,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优化学生的“自学行为”、“研究性学习行为”和“合作性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教育就要不断地美化学生的三大学习行为,即“尚美自学行为”、“尚美研究性学习行为”、“尚美合作性学习行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