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课堂学习的实践活动
三河口小学 周文英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化学生课堂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构成课堂学过程的直接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因此,优化学生课堂的学习,围绕了这些方面展开。
一、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动力源泉。不论智力的高低,,学生如果具有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先想想教材的哪些方面是学生希望掌握了解的,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自己设定在学生的位置,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想从课文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从立场的交换中,老师掌握学生学习这一课,只要读了课文,他们就会很清楚雨来的品质在于他热爱祖国,勇敢机智。抓住这一点制定了以课文第三、四部分(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为教学目标,以学习雨来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紧扣目标,进行重点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精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自己学”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的自主意识都比较强。不管是优秀生还是中下生,当老师老是自己讲时,学生学习意志都比较低沉;而当老师安排和同桌共学,小组讨论,或互相评价变换意见时,课堂气氛就会特别活跃。学生更乐意靠自己的本领学习,教师应该加以珍惜。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安排成“老师指导学——学生模仿学——学生自由学”的模式。先由教师以某段课文或某些词句为例,揭示学法一部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整个学习过程半自学一部分;最后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方法自学剩下一部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自动的学习。在《狱中联欢》《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等课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主要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自觉使用。
三、强化课堂学习的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以鼓励性的效果最好。其一,以鼓励为主。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其二,以鼓励为主,可以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和谐愉悦的氛围是学生的催化剂。其三,以鼓励为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学习评价怎样做到以正面鼓励为主呢?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三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好;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它是学生自我努力、积极思考、获得成功的标志;要善于用鼓励性语言,对于学生的进步、成功,要善于使用多种语言予以鼓励。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使用不同层次的鼓励性语言。如“回答得好极了!”“回答得太漂亮了!”“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等。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尽可能找出积极因素,“动了脑筋,但答案有错。”“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考虑问题的思路有毛病。”等。用教学要求来鼓励学生,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如某学生朗读课文不错,不采用“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朗读的实际水平。采用“读得很准确,读得很流利,读得很有感情,声音很响亮,全班同学都感动了”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教学要求;用教学要求来鼓励学生,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课堂上创设积极的气氛
以微笑为引导、鼓励,有助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课堂上允许“越轨”发言,诱导自由思考。鼓励争论和创见;组织小组学习竞赛活动,留给学生互相合作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