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四月份理论学习(吴银兰)

四月份理论学习(吴银兰)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银兰

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对于这句话我们怎样来理解,我认为,它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还拘泥于教本,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我们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语文课内和课外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本身间的开放性联系,而且要有横向思维,注重语文知识跨学科间的联系,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怎样才能可以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其人际交流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必须首先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重分数不重素质,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的年终考核乃至教学奖励无一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牵扯。这样就限制了教师开放性思维的发展,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放性课堂教学无从谈起。例如:教授《田忌赛马》一课时,传统教学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机智聪明的人。如果有学生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角度出发,说出孙膑的这一做法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存在某种投机取巧的欺诈成分,显然教师是不答应的。因为,这种想法如果出现在试题答案中,肯定是不会得分的。然而该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正是因为他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迸发出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取向。教师若要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由现实引发的这种理性思考,增强自己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要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现行教材虽然绝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但由于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铁棒磨成针”这个成语时提出老奶奶的决心是可佳的,但对她磨铁棒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说她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了铁还污染了河水,不如把铁棒拿到铁匠铺去,可以做许许多多的针,老奶奶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干其他更多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发散性开放性思维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自己开放性教学意识的薄弱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千方百计增强自身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