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主要环节,为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把握导入环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导入环节,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导入方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轻松自由的基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1)故事导入法;(2)视频导入法;(3)图片导入法;(4)游戏导入法;(5)笑话导入法。
2、注重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也是教师体现专业能力、素质和个人魅力的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效果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探究合作”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很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地去探索,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里,轻松地完成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应始终以一个标准去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设置,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训练他们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
力,在课文的反复朗读中提高学生课文的概括能力、感知的能力、主题思想和课文大意的把握能力等;而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有复述要求的课文或段落进行复述,以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另外,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薄弱环节入手,先用行动去消除内心的“逃避”或“畏惧”心理,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的融入到探究合作式学习之中。通过这样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思考、探索、动手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是具有优势的,是可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广泛采用。
3、做好课堂总结
大多数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能很好的进行导入,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心血,这是值得鼓励和借鉴的,但对于课堂总结却往往不够重视,有的教师只是为了使教学流程更完整敷衍两句,而有的教师却直接省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环节是不必要的。但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适时、适度的总结是相当必要的,也更加切实可行。因为这里的总结、往往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应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这样的总结既是在解决个人问题,实质上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反馈;而教师在该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这节课进行相关的总结,既是总结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再一次缕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楚的给学生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可以和学生针对学习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