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五月理论学习(谢丽)

五月理论学习(谢丽)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丽

德与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体育教学的功能范畴进一步扩大。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魏贤超教授的学术主张“以体立德,以美冶德。”其中放在首位的便是“以体立德”,由此可见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要在体育教学中营造美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创造美和享受美,能更好的陶冶他们的品德,发挥体育教育的中坚作用。那么,从何角度对学生德和美的培养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入手,逐步深入

    1.1 何谓“德”与“美”

    所谓“立德”,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操的培养,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体育教学,不仅在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既然要“以体立德”,只有弄清立何“德”。根据体育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可分以下数德:

    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应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坚韧不拔的思想作风;

    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爱的集体主义思想;

    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应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精神文明;

    应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那么,美呢?美在运动中,运动中的美可以感召人,教育人。体育教学是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他不仅注重学生的形体活动,而且还讲究内在的精神、意识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从以体育道德和理论为指导内容的各个训练环节中受到相应的教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体育与美育都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在运动中陶冶情操,优化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2 “德”与“美”在课堂常规中的运用

    体育常规教育是教学的基础。 认真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把体育教学所必须遵守的各项要求加以制度化,不但可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学习,还对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通过最基本的出勤、请假制度,服装等行为的规范,让学生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懂得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的四个部分,即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部分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因此要在四部分中均贯彻常规训练,使教学过程常规化、特色化,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与集体主义观念。步伐、队列训练,已是体育课的常规训练项目。当上课铃声响后,操场上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这种文明礼貌、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教师简练地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从指挥,课堂秩序井然,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口号声振奋人心,给人一种美感。我们要看到,学生们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都想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要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大家一起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美德。

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德与美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要时刻注意这两者。比如早我们设计教案时,我们可以根据家乡的一些实际情况,把这些大环境为背景,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本课以临安特产“山核桃”为主要线索,主要围绕“山核桃”的生长过程迁移到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了既动脑、又动手的持轻物掷准和花样接力赛的趣味游戏。在送种子上太空、育苗的教学中采用了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的教法,让学生了解、尝试家乡的好山好水好物,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围绕“山核桃”的生长过程创设一个运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完成有情节的运动任务,使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倍感自豪,更加热爱家乡。

    2、体育课堂中时刻渗透“德”与“美”

    德育和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观念教育呢?让我们来看看:体育是个大舞台,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的。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观念的渗透更为突出,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 如运动中好动、好表现自己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参与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将德育和美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学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提高品德素养。

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更偏爱那些能够沟通师生情感的“交流型”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与双方交互作用的教程,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质的关系的过程。积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效果 之间具有一种“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体锻炼,只有在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不仅要讲授课程内容和动作要领,还需亲自做示范动作。体育教学的示范动作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动作示范是无声的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学生带到一种独特的享受之中。所以,动作示范仅停留在完成动作的水平上是不够的,还应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要使一个动作示范构成一种美的造型,创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美学魅力。优美的示范动作应该准确无误、娴熟自如、灵活敏捷、舒展大方,还要富有节奏感和力量感。准确灵敏的动作能给人以机智和安全之感;协调简捷的动作能给人以自如、连贯、流畅之感;有力量节奏的动作能给人以自信、雄壮之感。示范动作达到这样的境界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促进他们对运动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激发他们积极锻炼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规范或不正确,不仅无美可言,就连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德育和美育无疑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渲染一下气氛,从而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同时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了美,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来创造美。除了游戏之外,在体育的其他教材中也可以插入适当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3、“德”与“美”

    在我认为,体育教学,同时也包括其它教学,每时每刻都渗透着“德”与“美”,它们两者相依相偎,紧密相连。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把“德”与“美”带到学生们的中间,让他们在“立德”的情况下“冶德”,给我们的生活创造美。

    总之,要想提高全民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育形势下的体育课不单单是以体“练体”更主要的是“以体立德”、“以美冶德”,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教师因势利导,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和美育渗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