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理论学习(六月)

理论学习(六月)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查文兰

理论学习(6月)

挖掘丰富的内容美,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

尚美课堂的根本,是用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其以高贵、健全的人格为旨归。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需要依靠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其培养的载体就是“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对课堂来说,就是指丰富的教学内容。 

1.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美育和人文素养。几乎所有的美的形态都可以反映在教学内容中,自然美的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和多义性;社会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功利性;艺术美的形象性、情感性与想象性;科学美的简洁性、协调性与创造性,都是教学内容中随处存在的美学因素。比如,古典诗词教学,诗词里的家国情怀、爱情悲歌、伤秋咏史、田园风光等题材,表现出的美学思想、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从中学生能感受到“阳刚、阴柔、典雅、自然”等中国文化中美的基本特征。 

2.激发审美形象的感召作用。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方法,其利用审美形象的魅力感召作用,激发学生的伦理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最终达成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或行为需求,使学生成为美好的人。比如,科学教育中关于布鲁诺、邓稼先等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形象,外在的英雄形象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内在统一,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意识养成和行为冲动,从而完善自身人格结构,形成坚定的意志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