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个人小结(许月皎)

个人小结(许月皎)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月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求真是基础,求善是关键,尚美则是最终的目的。尚美是语文教学精髓之所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学的过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尚美”课堂旨在追求“美”的境界,令“美”的旋律贯穿课堂,让孩子们享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尚美”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习目标。为达成“尚美”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践尚美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尚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如:语文课堂上要重点突出了诵读美、想象美、情感美。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培育与展现儿童人性美的阵地。

一、导入美——激情导入是灵动高效课堂的开端

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充满丰富多彩的情绪和情感的认识过程,灵动的课堂应该充满激昂的学习情感。

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或运用磁性的语言,或借助直观的图片,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教学《长江之歌》一文时,则选用一曲动人心弦的《长江之歌》将同学们的情感推向高潮。

二、生成美——有效的教学是灵动高效课堂主旋律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灵活的、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也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体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动静和谐生成美。

古人曰:“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过于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是外在氛围的安静,更是一种内心的沉思。“静”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质朴和真实;“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宁静方能致远,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记得要给学生留一点“静”,让他们酝酿情感、品味思索、唤出内在的灵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静”给单一的课堂增添了别样的美丽。

(1)、默读蓄势,静中含情。

默读作为阅读主体的内部精神活动,它既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也适宜于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默读是在开口朗读前的情感推敲和酝酿,也是在开口朗读后的回味与更深一步探究。默读能培养情感,促进思考。

(2)、静堂沉思,辅助探讨。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在接触所学知识前,在学习探讨知识中,以及结束本块知识学习后,都应该留足安静的时间,让学生沉思品悟。

2、合作探究深化美。

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合作,不仅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分工、交流,互为资源地进行学习。新式的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真实,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灵动,涌动的是语文教学的智慧;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既要追求灵动的课堂,也要不失语文教学真实的、本色的东西。

3、个性飞扬彰显美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六大解放”的理论,今天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生命个体的灵性,围绕主流价值观充分发展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的能力。

如学习了《孔子游春》一文,我请同学们谈谈对孔子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孔子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有的同学认为孔子一位品行高尚的君子,有的同学认为孔子平易近人,有的同学则认为孔子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还有的同学认为孔子博学多才……这些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当然,有时也会有偏离价值观的解读,那么,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甚至是必要的争论,以求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结束美——总结拓展是灵动高效课堂的升华

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立足于课堂和课本,更要重视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多维延伸,有效的总结会深化文章的主题,升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学生生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实”,更要有“灵动的美”。“实”是语文基本功,而“灵动的美”则是教学艺术。孩子们没有了紧张的担忧,充分地动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成为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