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知识、能力都有限,生活、学习上依赖惯了,一切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安排,一旦离开了老师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就如突然放飞的小鸟,不知所措,不知要做些什么。所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对新课标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
一、愉快教学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 、读一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2、做一做。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
3、议一议。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气氛十分活跃。
4、练一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无论是从语言还是知识都有一个提升,从而得到进步。
二、坚定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总之,新课堂呼吁语文回归自然,呼唤人的主体性。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出耀眼的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大胆探索,让自主学习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