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课堂核心概念的诠释
——十一月份“尚美课堂”学习理论材料
一、释题:什么是“尚美”?
尚:崇尚,追求,尊重
1、“尚美”可以理解为四个层次
认识美:具备基本的审美素养,了解美的基本含义,对美的事物富有敏感和基本认识。
发现美: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乐于发现其中的美。
追求美:有一颗强烈的爱美之心,具备高尚的审美人格和审美情感的事物。
创造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
2、美是智慧的化身,爱美之人就是追求智慧之人,“尚美”就是要培养“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人,就是要培养富有智慧的人。
二、美育是一个自古至今永恒发展的教育内容
人们对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历史、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在不断地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总的来说在不断丰富。
拿中国历史来说,晋代人以瘦为美,讲究玉树临风,到唐代则以肥为美,追求体态风腴,到近代,陈独秀提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教育思想,说明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不断走向深入,抽象,从人的表象走向精神世界,从单纯的人或物走向人与自然之美。
相对而言,中国古代学者多从道德的角度来阐述对美的认识,注重个人的修行,以孔孟倡导的克已复礼,仁者爱人的“仁爱”思想为代表;西方学者多从哲学的角度来阐述对美的认识,将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
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第二,从意识精神属性寻求美。如柏拉图认为,美是永恒的理式;普罗丁认为,美是神的光辉的反映;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三,从心理生理属性追寻美。休谟认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感。
下面是部分美学家、教育家的名言,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柏拉图——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
2、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
3、蔡元培——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4、席勒——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5、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
6、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进入现代社会,美育更加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信息时代里复杂多变的社会百象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影响,正在逐渐瓦解传统的审美观。就拿儿童来说,今天的儿童通过网络和影视媒介,可以很快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景致,但同时又可以接触到很多复杂丑恶的现象,这种利与弊同时并存的现象给我们的小学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课题,并积极地寻找新的美育模式,让我们的教育对象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符合时代主流的审美素质。
3、时代要求。新的时代要求我们重视美育。
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高科技时代呼唤高文化和高情感。美已经构成一张不断增生的相互交织的生活网,成为一个开放的家族,从自然美到艺术美,从装饰美(园林、建筑、环境、服饰等)到生产美(机体结构、产品设计、生活流程等),从社会美(社会生活、组织管理、文化风俗、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到教育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从商业美到军事美……毫无疑问,美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时代要建设一个不仅应该是技术和经济方面最完善、道德上最高尚公正的社会,而且应该是审美上最美好的社会。
4绝美的课堂生成。课堂上可以看到师生人性的闪光,看到师生的高尚的品格,尤其是学生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发现其人格的光芒,或充满爱心,或心怀感恩,或壮志满筹,或悲怜同情,或忧国忧民,或扶正抑邪……这种品格美,人性美在课堂中生成,才是真正的“尚美课堂”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