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10月份理论学习(卞雅君)

10月份理论学习(卞雅君)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与美同行:尚美学堂凸显语文魅力

衡水老白干有句广告词:行多久,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我校不仅把“尚美”作为学校矢志不渝的教育追求,还一以贯之地进行着“尚美教育”的系统探究。

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我校建校22年里,相继开展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儿童生活美育与和谐发展研究”、“学科教学审美化研究”、“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教师尚美文化建设研究”、“小学生尚美社团的构建策略与发展价值研究”等系列研究,逐步构建起以“尚美”为主题,以“尚美学堂(教学美育)、尚美社团(活动美育)、尚美校园(环境美育)”为三大支柱的“尚美”教育体系。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具有“尚美”特质的教育特色,被中国美育学会誉为“以美育人的摇篮”。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建树人生、形成世界观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孩子成长的方向与质量。追求学生的尚美发展和尚美人生,尚美的课堂便是成了莘莘学子走向尚美未来的孵化园和孕育场。

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的极佳载体。教材所选范本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谋篇布局各有千秋、遣词用语十分讲究、作者文笔风采各异、文章视角独具匠心、表达手法千文千面、执教教师各领风骚、教学设计侧重有别,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同的尚美因素。

尚美学堂,简单地说,就是要深入挖掘课文范本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实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正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获得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浸润,美的启发,美的成长。具体地说,就是老师在解读、使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精心提取教材中的“美”的成分,对学生施加“尚美”影响。“一枝一叶总关情”,语文老师不仅要反复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准确吃透教材,还要用儿童美学的眼光去审视教材、解读教材、使用教材。“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审美是有区别的。我们还要尊重个体认识,尊重不同孩子对美的理解,不用“二维”思想(非白即黑)影响学生对人、事、景、物的观照,不强加自己的认识给感知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孩子,还孩子本真的对美的追求和憧憬,实现对全体学生审美素养的涵育和尚美人生的奠基。

对教师而言,必须提升职业道德,塑造良好形象;丰厚文化底蕴,夯实育人功力;历练审美修养,强化美育意识;提高赏美能力,磨砺美育技能。我们提出的“关注生活质量,追求人生价值;探索育人秘笈,享受教育之乐;传承民族仪节,彰显高雅气质;追求博学多才,叩问教育艺术;愉悦他人心情,相处真诚豁达;情趣伴随左右,和谐团结共进;欣赏同事长处,优化人际环境;严谨授业解惑,以美传道育人;坚持终生学习,消除职业倦怠;敢于挑战自我,勇于革新创新”十大目标,就是要以教师自身的尚美人生影响、感化我们的学生,最终使学生具有审美的视野、赏美的能力、尚美的足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七化”要求,使尚美学堂凸显出了语文特有的尚美育人魅力。

1.教学目标尚美化。我们制定《成华小学尚美化课堂备课要求》规范每节课都要充分展示教材的审美内容,借助审美教育达到既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教学内容尚美化。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多元美育因素。如:课文的题材美,包括喜剧题材、悲剧题材;课文的形式美,包括诗歌、散文、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等不同文学式样的不同美质;课文的文字美,选入教材的课文寓多种审美价值于语言的典范性、科学性、哲理性和情感性之中;课文的内容美,包括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课文的结构美,不管“总——分”关系,或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都是作者构思而成的上品……语文教学,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中的美育因子,进行审美化教学设计,实施尚美化课堂教学,就能使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尚美育人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极佳效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还提炼出了《美育内容分析一览表》,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把教材中这些美的因素内化到自己头脑中,并与自己已有的审美理解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感知美、传递美、弘扬美、践行美、创造美。

3.教学组织形式(方式)尚美化。《成华小学尚美化课堂操作细则》是规范老师进行课堂尚美教育的行动准则。一是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环节等尚美化。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流程时,既抓住教材的重点,找准知识与尚美教育的结合点,紧扣学生的兴奋点,组织好引人人胜的开头,热烈探索的高潮和严谨清晰的结尾,保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有序和节奏。二是教学方法追求艺术化。如教学手段赏心悦目,教师体态、语言、神情亲切动人,语音抑扬顿挫,富有慈性,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三是板书设计艺术化。要求教师每节课的板书清晰(体现“三路”——即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美观,简洁不失明了,直观不失严谨,分解不失闭合,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欣赏与熏陶。具体地说,就是要从语文教材找到审美内容。包括展示自然美。让学生从大自然留下的时代痕迹中,领略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光辉的自然美;弘扬社会美。从课文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庄严和伟大、正义和崇高、平等和自由、友爱与情意、劳动和斗争,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各种物质成果、丰功伟绩;表现艺术美。学习课文中运用形象的语言,通过描写、叙述、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讴歌美;领会情感美。通过文中梳理人物情感的变化,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唤醒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想象、憧憬和幻想;欣赏语言美。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欣赏文中语言的优美,学习运用带有美感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绝妙佳句,进而感知作者的神韵之笔及富有内涵的文化修养之美;领略结构美。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领略文章独有的结构美,扩大和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体会创造美。在默读中自悟,在朗读中体悟,在赛读中醒悟,以读代讲,从反复的咀嚼、朗读中悟出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学习作者精妙绝伦的表达技巧,实现学以致用,把写作方法迁移到表达自己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林海》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质皆美的文章,作者以亲切、柔美之笔触贯穿全文。我们的老师放手让孩子们默读写林的段落,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再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细细品味着作者笔下的林海,认识到:海洋是蓝色的,广阔无边的,大森林被风一吹,有浪花——如白桦的银裙,有波浪——似起伏的群岭,森林与海洋是多么相似,作者说“海边泛着白色的浪花,青松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这样的想象又是多么贴切而生动啊!学生在自主赏析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遣词造句的绝妙。但作者为什么说“浪花是泛着的”?是怎样泛着的?为什么要用“闪动”?通过析词赏句,孩子们又体会到了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林海的岭、林、花的秀美,把森林比作海洋,描绘出了林海的动态美。这样,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动静渗透,林海“活”了起来,“舞”了起来,“美”了起来。同时,他们还在分析、比较、欣赏语言的过程中,懂得了怎样去品评、鉴赏美,审美能力获得了大大的提升。

4.教学环境尚美化。课堂上,形成热爱、尊重、愉悦、平等、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和谐、愉悦的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投入的情感更真,闪耀出智慧碰撞的光芒。教师只有以愉快、欢乐、期待、热情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智力与美育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课堂氛围和谐、愉悦,相互尊重,平等互助,促进学生的尚美发展。

5.教学评价尚美化。《成华小学尚美化课堂操作细则补充条款》,对师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思想美、语言美、仪态美、行为美四方面均作了具体要求。教师以“正能量”驱使,对学生的评价以表扬、欣赏、激励,导引为主,不训斥,不指责,不鄙视学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激发起学习、做事、做人的自信与尊严,也是调节尚美情绪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6.学习过程尚美化。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顺利、高效,可以达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美促行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以美的法则来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及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教育教学内容的美的因素,感受到美的情绪,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形成尚美技能。

课文《飞夺泸定桥》有这样一个句子:“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教学时,我们的老师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这句话,再勾出动词“拿”、“背”、“带”、“冒”、“攀”、“冲”,并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学生细细品味,然后纷纷发表意见,说出“冒”、“攀”、“冲”三个动词用得最好,因为从这三个词中分别体会到了红军不顾一切、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体会到了过桥的艰难及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到了红军对敌人的仇恨和不可阻挡的气势。学生通过对词的玩赏、品味充分感受到英雄们的壮美形象,并通过激情朗读展示出来,升华了主题和美的内涵,收到了理解壮美的教育影响。

7.教学行为尚美化。《成华小学尚美化课堂教学实施意见》规定,教师除了不断加强良好师德修养,以完美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外,还要有美的仪表、自然潇洒的举止、整洁合体的衣着、稳重大方的姿态、精神饱满的情绪给学生以踏实可信的印象和赏心悦目的美感。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宜的体态语言、精心预设的教学语言(导言、过渡语、评价语、结束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与生活、与师生进行交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美、传递美、鉴赏美、创造美。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语调、语气能恰当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教师的渊博学识更会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此外,我们的语文教学还特别关注提问的艺术美、理解的深度美、设计的流畅美、板书的结构美、讲述的生动美、朗读的韵味美、思考的多维美、知识的应用美、习作的文质美、作业的层次美、评价的多元美等尚美训练要素,用多元尚美手段与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尚美教育。

反思:实践告诉我,尚美不能靠说教,得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得小步距推进,顺应和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得言传身教,用教师的言谈举止感化、同化孩子可塑的心灵;得持之以恒,使学生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他育逐渐走向自育,形成恒久的动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