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1月份理论学习 姚亚琴

1月份理论学习 姚亚琴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理论学习5:《转型变革中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从乡村合并到城区的转变,经历了不足三个月的学习熏陶,虽艰难与疲惫,但对我工作有着重大影响。最近聆听了市教师发展中心教导员张林的报告——《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转型》,我一直在想转型变革中新基础教育理念到底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到底能不能让我们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盲从、迎合……联想起前期在市区几所著名学校参观、学习、听评课经历,感触颇多,困惑也多,其中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讲或少讲吗?

 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讲,不能不讲,更不能一般的提倡少讲。讲不讲,少讲还是多讲,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讲是教师的正当权利,更是社会交付与他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授课,并不仅仅是个体在授课,或者说某个人在发言,而是社会、自然借助教师之口向处于朦胧阶段的学生传递知识和经验。学生是生命,但他是未成熟、从来成熟的生命到成熟的生命,需要经验和方法。而有些经验和方法是大部分学生依靠自身无法悟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要“讲”。 怎么讲?关键是能把握好四个字:准、实、活、细。

 1)准。抓住重点切入要害,既准确挖掘知识内质,又准确深入学生内心。

 2)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

 3)活。形象,直观,通俗,浅显。

 4)细。准确,细致,体系感,结构化。

综上所述,是我近期学习新基础教育研讨课并聆听张教导员的讲座后的一些感想和浅层的思考。对于新基础教育的原则和理念,我是完全赞同,但赞同不等于盲从,支持不等于迎合,我以为,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个性化的重组、批判的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中取舍,在实践中创造,应该也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