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
<摘录反思>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就是运用语言去做事情,去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就英语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很好掌握。教材中的话题和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情景真实、自然,语言本身鲜活、实用。
英语学习中语言的氛围和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氛围”指情调和气氛,“环境”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和其他阶段的英语学习一样,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学生缺乏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有别于母语习得。小学生学外语不像儿童获得母语那样自然,他们不能处于家庭和社会的自然环境中接触大量的语言。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习得概念,借鉴母语习得,积极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加强有意识的外语教学,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来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儿童习得母语是用语言来满足生存的需要,是为了获得生存,被身边的人和周围的环境所接纳。儿童的母语习得具有强烈的结合性动机。小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培养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这种工具性动机不如结合性动机强烈。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强大动力。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画中学、唱中学。为了使他们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趣,教师要努力让学生通过听听、说说、做做、摸摸、唱唱、玩玩、演演等方式来学习,用亲切的微笑、眼神、语言以及游戏、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宽松、民主、愉快的气氛中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大力倡导“任务型教学”,目的是要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任务”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竭尽所能去完成“任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并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和使用英语。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英语输入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理解的语言材料,产生使小学生“过目不忘”的感染力。儿童的特点是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感情又较敏感与脆弱,要求教师有必备的语言修养与素质外,而且要有爱心、耐心、有童心、童趣、有幽默感,还要具有音乐、美术、诗歌、舞蹈、绘画、表演等各方面的才艺。教师要以自身的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专业化发展,来营造学生语言学习的氛围。
[反思:提高小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我们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借鉴母语习得,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我们要在现有的历史、经济、政治、发展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设施,更加努力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朝着我们的工作目标迈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教学中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