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12月理论学习(周锭)

12月理论学习(周锭)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7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好孩子养成法——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撰写的。本书主要论述了当成人与孩子遭遇交流冲突,应该怎样用语言愉快有效的沟通。书中不乏幽默诙谐的事例、引人深思的想法以及是是而非的哲学。结语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令我深受启发。

开学第一天,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都受到了笑着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老师们:

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者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射杀;所以,我怀疑教育。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的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身在教育第一线,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做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答案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现实:做优秀的教育者-做受孩子喜爱的老师-做能管理好班级的老师-做抓好学生成绩的老师。思想上也逐渐变得狭隘,却在不自知的过程中暗自得意。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应该是孩子学会自信、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引路人,其重要目标就是要教导出一个好孩子。

好孩子不是“好”

“好”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常用的词。同时为了凸显我们丰富的辞藻、体现我们鼓励及肯定他人的诚恳之心,这样的字眼还可以转换成: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聪明!英语老师还会用:wonderfulexcellentgoodnice等。我想表扬与鼓励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陌生,至少我身边的老师们都觉得表扬与鼓励一定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这样的表扬与鼓励真正让学生收获了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收获到自信了吗?我想,这样的“好”不过是换着不同的字眼,来炫耀自己罢了,对学生的成长根本无济于事。本书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另一个主要论点就是积极的评价应该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而非对人物品行的判断。只有通过对学生发生行为的专业描述,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推断行为优劣的过程中收获自信。以下就是一个常见的教学实例。

艾米丽(11岁):你喜欢我弹的吉他吗?

老师:刚才你弹奏的那一支曲子非常生动活泼。听得出来你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它。

艾米丽:太对了。这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之一。

老师:我能发现你喜欢什么曲子。我从你的弹奏中听得出来。你弹出了自己的情感。

艾米丽:你觉得这就是我对音乐的感觉吗?

老师:可能是吧。

三个话轮的简短对话,老师分别谈到了这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对弹奏者心情的猜测以及对弹奏技术的肯定。关于“好”这样的字眼并没有变着花样出现,但是任何一个阅读或是听到这番对话的人都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这才是我们所要的鼓励和表扬。这位老师用你字开头的语言对艾米丽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和肯定,言语中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欣赏与肯定,让艾米丽得到了自己的推论。真正的肯定同样应该是摒弃空洞形容词,支持深入浅出的“正能量”描述。

所以“好”不等于好,优秀的做法,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自信才是真的好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