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四月份理论学习(谢丽)

四月份理论学习(谢丽)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0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教师——以“美”育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尚美育人”办学理念的的成功践行,源自体小老师们那份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他们就是用心中的爱去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去书写教育“美”的事业。 
         翻开班主任张琦的记录本,宛如打开充满沉甸甸的爱的“档案袋”:陈源,妈妈生他时早产,先天条件很不好,需要特别关注”“吴昊、方文文的爸爸都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能回来,要多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多与爸爸打电话,鼓励他们自信自强”……  
     “这些资料主要来自于平时和家长的定期电话沟通及不定期的家访。”张琦欣慰地说,“有了这些信息源,我们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关爱他们。”  
      在体小,尚美育人的目标不只是孩子,也包括教师。像张琦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还有很多。湖北省特级教师、省名师董耀红,武汉市首届魅力教师余凤娟,思品学科带头人、德艺双馨教师陈丽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创个人品牌,让她们将教育智慧汇编成《足迹与心声》品牌教师丛书,用行动阐释着“尚美育人”的深刻内涵。  
       “美”的精神文化看似无形,却引导、转变、规范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为鼓励教师过有意义的职业生活,通过教代会、专题培训、年组愿景展示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引领教师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行为目标,树立尚美观念,培养尚美能力,从而实现让“美”成为一种习惯。 
      此外,学校通过引导教师读教育、文学类名著,听古今中外名曲,练习一项美育基本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审美感知,培养尚美能力,激发审美想象,催生审美情趣,让他们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让“美”能更流畅的表达出来,从而领会和感悟教育的深刻意蕴,最终达到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的境界。 
     “美”的工作方式是遵循教育规律,律已育人。脑子里有了“把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根弦,教师便会更注意自觉加强学习和举止言谈,主动提升综合素养。  
        在与专家交流中,老师们深刻领悟了“错层思维、双赢思维、换位思考”等思维方式,能更科学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他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学校逐步研究出尚美高效课堂的文本创意解读策略、情智相融的课堂管理策略、学练结合的作业进课堂策略等,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结构组织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教学过程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同时辅以形象的教具,新颖的课堂模式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染力。 
       劳动课上老师展示的“葡萄”,以及盛“葡萄”的“盘子”;美术课上的老师用课件展示的自作的“蛋糕”;英语课上的卡片,纸质“衣服”;音乐课上,老师的举手投足、学生的唱、跳、演,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师生在美的课堂中认知感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体小教师不仅在“美”的和谐共进的氛围中优化了教育的正向功能,还在育人过程中感受着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近年来,学校参加教学活动荣获全国、省、市、区各级奖励百余人次,每年均获区“个个班好”、“十佳年组”或“节节课好”十佳备课组称号。市、区学科带头人占教师人数的34.5%,位居全区同类学校之首。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站在新的起点,踏实进取的体小人没有造作的豪言壮语,而是以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尚美”精神,乘势而上,劈风斩浪,优化“尚美育人”办学品牌,壮大“美育”特色文化,用“爱”“美”之心书写教育事业的壮美篇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