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是一种能力,一种要求脑筋灵活、能够随机改变的能力。这种灵活、随机应变并非我们日常印象中的小聪明,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人的学识、阅历、修养等多年积淀的一种返璞归真的能力外化。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映和机制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的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所追求的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
一、课堂教学机智的特性:
1、观察的敏锐性:
通过观察,抓住问题症结所在,予以解决即“对症下药”,同时还必须察觉出突发事件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偏离度,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这个“定向”或控制要求,就要抓住有效信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调控教学过程。
2、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能够做出灵活反应,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多变性,运用较强的应变能力,给事件以巧妙、完善的处理。
3、意志的果断性:
教学机智多显示在突发情境中,因此,它所借助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直觉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偶发事件时,必学做到冷静沉着,判断准确,且行动要果断。教师的意志突出地表现为自制能力,即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等。
4、处理的巧妙性:
教师在处理比较棘手的突发问题时,应变策略要巧妙,即要方法巧、时机巧,既做到因势利导,又能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度、适时、适情,方能巧中见奇,奇中见功。
二、课堂教学机智运用的技巧。
1、机智幽默,化解窘境。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如:有位教师带着教科书急匆匆去上课,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紧关着,他用力推也没有推开。等一会儿,上课铃响了,还不见有人开门。此情此景,着实令这位教师火冒三丈。他转身从后门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学生们都在等待“电闪雷鸣”的到来。可这位老师和蔼而幽默地说:“当今社会上的确有很多热喜欢‘走后门’,但我不喜欢,今天是个例外,以后我坚决不走,也希望同学们不要让我再走了。”学生们一下就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课堂教学中幽默运用得好,不仅能使自己摆脱窘况,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而且会使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受到认知震撼,由此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
2、深层对话,扑捉灵感。
对话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文本提供对话的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对话,相互交换对文本解读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3、随机应变,深化认识。
教师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充满爱心的教学语言,恰当、适度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加强课程结构向学生身心结构的内化,使课堂出现十分轻松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气氛,教学的高潮,也将在这动态的双向统一中得到展现。如:教学《晏子使楚》,教师在总结课文时:“晏子三次智斗楚王,表现了晏子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回答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同学们大笑起来。这时,老师却镇定的满怀热情给与褒奖,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思考。这种临场应变,调整感情的教学机智,同陈腐的教育观念视学生为捣乱,动辄训斥学生的做法相比,无疑是高明的。
4、随机应变,点石成金。
课堂上,学生时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错误的想法,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可深化学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