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评《名著导读“史记”》

评《名著导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7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今天来进行点评,实在有点惶恐。因为没有教过语文,点评不敢当,只能简单谈谈我看到的热闹。

周老师是一位拥有高素养的老师,教态自然亲切,从容和谐。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进行调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人物故事是小说最主要的要素,只要抓住英雄故事就找到了打开解读这部鸿篇巨著的钥匙。周老师确定从“英雄”入手,以故事点评为中心,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这个切入点找的准,定位好,既充分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流程由关键词导入——目录导读——故事分析——阅读欣赏——名家点评。我认为故事分析部分点拨的极有深度,如楚霸王项羽宁折不弯的精神,对孩子们而言极难把握。周老师适时点拨,谈各类诗评的体会,还适时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讨论。这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名著导读”的“导”的作用。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是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和层次,这一环节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从关键词猜人物,到说说他们的故事,到读诗体会其精神这一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旧有的知识,使学生有较高的答题热情,使课堂出现了个小高潮。

名家点评,画龙点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板书设计形象直观;课件制作,具有中国古典美与作品相得益彰。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确立准,重点难点成功突破,教学内容有深度,有梯度、有难度,值得我们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