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高年级口语交际策略培养与研究
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周锭
【摘要】农村小学的英语学习总呈现出一种“笔重口轻”的现象,高年级学生难以进行流畅清晰有思维的表达和交流。口语交际更多是机械的句型套用,犹如“印刷术”般产出固定的表达和类似的内容。能否通过微技能教学,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捷径,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水平呢?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微技能 口语交际 策略培养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语言环境的缺失,英语语言素质低,语言知识遗忘快,结构零散,到高年级难以实现流畅、清晰、有思维的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自信不足,口不能言,词不达意现象普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对口语交流虽然也抱有美好希冀,但是整个教学更倾向于“重笔头轻口头”的现状,使语言的综合运用成为理论上的可行,口语交际犹如模式表演,徒具外形而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功”,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课标中说的技能再细化,形成课堂行之有效的微技能呢?
一、语言微技能的界定和可行性。
《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见几指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本文中“微”“几”特指语言微技能,通过识“微”,见“几”,学生收获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一)、语言微技能的界定
百度百科对微技能的界定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吸收了解该语言书面或口头发出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基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学好语言就要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而每个技能又可划分为更小的语言技能,即微技能(micro-skill)。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高年级段的说的标准是: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的对话;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针对以上两点解释,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将微技能从交际的流畅性,得体性,准确性,生动性分类如下:
1、高年级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一定长度的语块,能够快速流畅地表达。这是口头表达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确保口头表达的连贯性的基本前提。
2、高年级学生能够表达出合乎语法结构的句子。即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得体交际的有效保证。
3、能够综合运用语音知识和非语言内容,形成意义表达。如通过重音、逻辑重音、节奏和各种语调的变换来适应沟通目的、动机、态度以及情绪情感的变化等。
(二)、语言微技能适用小学教学吗?
1、课标的理论指引。《英语课程标准》在语音方面有具体的描述,二级水平对说的能力要求包括巩固的两项和初学的两项:巩固语音语调和日常套语,初学简短对话和讲述小故事。而且,《英语课程标准》还指出:读是辨认和理解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它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说和写)的提高。
2、语言学家的实践证明。理查德和罗杰斯提出语言交际观点的四个特征:1)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2)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互动和交际 3)语言的结构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的用途4)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语法和结果特征,而是语篇中功能和交际意义的各个分类。从这一角度来说,语言的微技能培养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对表达内容的感受度,形成学生的自觉学习。
3、教育学家的行动概括。美国著名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经过之前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知识,需要主动有意识地掌握一些语言技能,促使交际的流畅性,得体性。
二、语言微技能的“小试身手”。
(一)Why——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微技能
1搭建框架,指导口语教学。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有意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快捷、专业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微技能的界定让教师能准确认清每节课的语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预测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体系。怎样的语言交际是完整的?今天的交流有效吗?学生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的评价与衡量。微技能的渗透和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更突显其学习意识,收获成功。
3、给家长有效参考标准。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极为关注,语言微技能的教学使他们能有效监督学生的英语表达状态,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学会指导沟通的途径。
(二)What——使用微技能需要什么
1、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领航者。教师对微技能的准确认识,对语言材料的精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会并熟练运用与交际中,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交际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微技能,并能运用微技能进行口语交际,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2、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内容,只有合适有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并注重微技能的使用和反馈。小学生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要关注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整合。可以使用教材上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英文歌曲,简单信息等资源,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一些趣味话题或时文等语言资源。
(三)How——怎样使用微技能
1、明示口语微技能目标。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大道的目标。语言微技能中需要的策略: 语音类(发音、模仿和语调),口语策略类——有关话题的引出,维持,插话,转移,回应和结束;运用不同的口语词块,固定句型表达等等。高年级中语言微技能的目标就是:
1)学习者要能够迅速而基本准确地产出语流,也就是能够连贯地说出几个词或几句话。这是口头表达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确保口头表达的连贯性的基本前提。
2)要求学习者能够把词语按照不同的长度,以组块的形式说出来。
3)学习者能够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语句结构。也就是说,学习者能够按照某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够综合运用语音知识,形成意义表达。如通过重音、逻辑重音、节奏和各种语调的变换来适应沟通目的、动机、态度以及情绪情感的变化等。
5)能够以各种不同的话语速度形成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够根据实际的谈话语境决定话语速度,形成流畅表达。
2、组织针对性口语活动
2.1、耳濡目染。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语言也是如此,要想学会交际,首先要学会倾听——听英语表达的语气、节奏、力度;其次就是多模仿——学语流,学地道的表达。除了布置例常的每周20分钟听读外,每天的早读课我都安排学生听迪斯尼动画英语,剑桥动画英语等原版语音材料十分钟;之后让学生跟录音朗读;关掉声音,尝试给录音进行配音。在这样的语言环境浸润下,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地道、更流畅、更自然;能学会利用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开口,勇敢地开口,优美地开口。
2.2、头脑风暴。口语交际之所以会困难重重,学生有口难开,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学生“积不厚,启不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补充经验,提升水平,拓宽思维。牛津教材的设计大多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言材料,对于这样的一些材料,我们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关注话题的引出,维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组成自己的口语“储蓄库”。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时事话题进行思维的训练语言的练习,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很多。
【案例1】
(1) Look and guess. (约3分钟)
课件出示不同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新年贺卡、春联、(龙舟赛加油声)、月饼、儿童节气球、五一劳动奖章、南瓜灯、彩旦、圣诞树来猜出相关的节日名称。
(2)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holiday. (约4分钟)
T: Boys and girls, we know many holidays. Do you like holidays? 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S: ….
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类节日有关的文字及实物或图片资料。并请学生拿着准备好的东西上台做简单介绍。
【案例2】
(1) 头脑风暴:快速说出你所知道的birthday presents。
(2) 小组活动:四人一组通过group leader询问: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r birthday presents?
(3) 口头作文: my birthday
[评析]以上两个案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两个话题,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学生往往表情激动,口头不动。教师为之着急。在案例中,老师较好地利用了头脑风暴,指导学生需要的语言知识,大量的相关语块表达,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为接下来的流畅表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为学生能举一反三做好了准备。
2.3脱口而出。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用。微技能最终的呈现方式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口语输出。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每个单元的主题、学生的生活时事进行大量的talk show练习,为学生脱口而出创设机会。
【案例3】plans for the weekends
拿着盒子的两名同学分别取出字条,进行问答:
A:What is chen jie doing?
B:she’s flying.
It is children’s day. You are calling your friends and talk about the plans of weekends.Make a new dialogue like this.
A:Hello,is that…?
B:Yes ,speaking.
A:what are you doing?
B:I’m….
A: I’m… would you please join us?
B: yes ,I’d love to.
学生对话内容:A: hello,this is David.Is that Vera?
B:Yes,speaking.
A: what are you doing now?
B:I’m listening to music. It’s nice.
A: I like music too. There’s going to be a concert. It is about “Wu Yue Tian”.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B:That’s wonderful.But I have a plan tonight.Sorry.
A: Never mind.See you.
B:See you.
[评析]本案例中对话的同学属于班级中上游水平学生,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能有针对性的将现实生活与所学句型结合,创造出有意义的对话。而班级特殊学生仅能通过提示句进行机械表达,缺乏表达的流畅性。需要主动补充词汇知识,并适当积累“假日计划”的相关句型。
脱口秀练习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重组大脑中的信息,并通过简单的交流,比较流畅地进行表达,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胆识,也可以检测学生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
3、学生主动反馈与评价
3.1知“微”积厚——微技能 “举一反三”。
学习者要能够连贯地说出几个词或几句话,前提是学生有这样的语言积累;学习者能够把词语按照不同的长度,以组块的形式说出来,关键在于学生的组块意识;学习者能够按照某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班有一本“诸葛亮词汇本”,学生本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收集。如字母a开头的单词:apple,an,animal,Ann,American,…,拓展到以go开头的词组:go swimming, go to school,go home,…;形容人或事的词;形容动作的词汇等等不一而足,积累语言厚度。
同时利用早读时间进行三~五分钟showtime,以口语交际为主要手段检测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得体性,准确性,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所谓举一反三。
3.2知“微”见“章”——微技能“举三归一”。
微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和评价,离不开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例如表演对话“mummy and her baby”,学生分别从得体性,准确性,流畅性给表演的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风采奖”;结合花博会活动举办“welcome to the Flower Expo”,评选“礼仪小卫士”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流活动,实现微技能的举三归一。
3.3知“微”见“著”——微技能“归一悟三”。
语言的各项技能都是互通的,能说会说就懂得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写,所谓归一悟三。在微技能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善于模仿,更关注听到的内容,并努力尝试运用听到的内容;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能在口头上表达对某一话题的理解,并能通过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通过微技能目标进行作文的互相评阅。同时通过写作,反馈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训练,最终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语言微技能不是万能的。
史宁中教授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传递的,只能考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语言的交际的智慧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微技能的运用也离不开基于学生实践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技能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切忌微技能的喧宾夺主,过度依赖。
【参考书目】
[1] 安妮塔﹒伍尔福克.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1版
[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1版
[3] 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