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的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发挥课堂教学的美,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1.利用英语的语言美感染学生
英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国际性语言,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合对语言的欣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喜爱,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A)语音美。为了使学生学习较为纯正的英语,感受其韵味,教师首先要排除母语和方言的影响,不断模仿学习,所以笔者经常收听BBC,观看CCTV9的英语节目,并不时有所选择地让学生感受纯正真实的英语。例如seasons里教授相关天气的问答及不同的描述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首叫What’s the weather?的英文歌曲来导入,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后,我又播放了一段CCTV9的英文weather report。这两段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更使学生体会到纯正英语的语音美。 B)英语诗歌美。英语诗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其独特的节奏美。诗歌学习中不仅能欣赏诗歌的压韵,特别是尾韵,还能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及寓意美。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诗歌的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去创造美。
当然,英语这门语言还有很多其他的美,如字母美,丰富的词汇表达,句子结构美等等,在这儿就不一一阐述。只要有能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
2. 挖掘教材内容潜在的美,通过艺术加工,进行尚美教育
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英语是用以获取和交流各种信息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所形成的语言现象,显然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的内容。因此,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美的因素,在自觉的审美过程中,由“好之”到“知之”,借助美感这个中介,把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学好有关英语知识。
A)自然美。在8A Unit 5 Birdwatchers这一课,我选用了一段有关扎龙湿地公园的短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更好地认识湿地对于鸟类、动物以及人类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B)社会美。美的事物总是令人向往的,适当打扮不仅带给别人审美的喜悦,还能使自己保持自信开朗的心情。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开始关注自身形象,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的穿着审美。在学完7A Unit 6 Fashion一课后,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自己设计服装秀,并对服装的式样、颜色、搭配、材质等都做出英文说明,同时还要写出不同的穿着季节、场合及适宜人群。
比如在8B Unit 2 Travelling这一课中,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我借助因特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展示了中国长城、日本富士山、英国塔桥和白金汉宫等著名建筑及城市,并适当地扩充补充一些有关这些名胜古迹的小常识,使学生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文化和智慧结晶更加崇敬。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有关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地方,只要留心,用心,它们都是我们进行尚美教育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