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陈燕茹 (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三省小学 福建 泉州 362212)
摘 要: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是借助图形的直观,促进学生把 “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从而达到渗透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课程中,几何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也能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师在几何内容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教学中都应该重视几何直观,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始终。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历与探索,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关键词: 几何直观 数形结合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的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地图形结合起来,使得一些 “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运用它们进行问题的思考,逐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因此,几何直观在研究、学习数学时,显得尤其的重要,它可以看作是最基本的能力。
图形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描述问题、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几何直观就是借助图形的直观,促进学生把 “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从而达到渗透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课程中,几何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也能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师在几何内容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教学中都应该重视几何直观,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始终。
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对学生进行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几何直观
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是几何学习的起点,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几何原型、已有知识的积累都是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 ( 二 ) 》 这一课时,首先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接着教师通过询问清源山的具体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找一种更加明确的方式来描述清源山的准确位置。这时,带着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拉开了精彩的序幕。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立足学生的经验基础,提供丰富的现实原型,拓宽学习背景。
二、增强课堂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在学习《确定位置 ( 二)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很容易发现清源山在学校的北偏东 30°,但是学生的表达方式各异,教师通过让学生用手势来比划清源山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对这个直角坐标系、对如何描述具体位置有了更直观认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等方式,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三、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培养图形在讲授《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时,教师亲自示范,强调线段的表示意义及细节和注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动手去作图,同桌之间互相纠正,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学生们在画图时无形会更加认真、标准,在彼此纠正过程再次巩固基本的画图方法,一举两得。
四、多进行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等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训练学生用两种语言来表示所学过的知识。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后,无论是空间想像能力,还是定理的理解与记忆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讲授 《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文字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用线段图来表示,接着教师出示种社会风气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有效很多。
除了拍摄微电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主题演讲比赛,进行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等,这些主体活动之后还要再次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
四、充分利用 “微”交流的便捷,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提高价值观引导的有效性
微博、微信、微话,是当代发展最迅速,受众最多,也最方便快捷、花费少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打破了师生间那种上下级关系,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成为真正多元性、自主性和自由性的无阻碍交流平台。如果思政教育能利用好这个平台,老师和学生在 “微平台”上自由平等的交流,将搭建一个新的思政谈心的平台。
“微平台”是一个表露心声,谈论生活,发表感悟的空间,具有及时性,心灵化以及真实化的特征,老师如果能在这个平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评微博、微信,对于学业上的、生活中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解决同学生活、学习上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还能倾听同学们的心声,为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想和素养也得到了升华。
虽然自媒体对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但是,机遇也不容忽视,为
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研究自媒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利用好自媒体,将自媒体的有点发挥到极致,让自媒体的开放性与课堂的开放性结合,将自媒体的大众性与思政教育的生活化结合,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延伸到生活中,让思政教学变得不再高高在上,不再不食人间烟火,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成为平易近人受到学生认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