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需要有一种细腻的审美情感。孙双金老师恰恰就具备这样的情感。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个鲜明的特色:“情”和“智”。他的“情智语文”给我们带来不尽的启迪和诗意般的享受。
孙双金老师能把他的语文课上好,离不开他个人的魅力、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他独特而优美的教学艺术。因此,孙双金老师的语文课在小学语文界颇具影响。在这本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孙老师的课堂,一窥语文教学的奥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
[品悟]学生情感和智慧生长的地方
——听孙校长执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有感
站着读苏格拉底
——《最大的麦穗》教学实录及评析
[品悟]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最大的麦穗》课堂教学艺术赏析
读悟结合情智共生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品悟]语文课的语言感悟和情感熏陶
——孙双金执教《黄河的主人》的创意
课外语文:采得百花酿成蜜
情智,在童心中飞扬
——《儿童诗》课堂教学实录
[品悟]情智田野里绽放的一朵奇葩
——评述孙双金《儿童诗》教学
创设情景对话《论语》
——《论语》课堂实录
[品悟]以儿童的方式亲近《论语》
教学艺术:千锤百炼始成钢
孙双金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独特教学风格源于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情”、“智”共建的哲学意义与现世价值
一切为了儿童精神的生长
——孙双金“情智教育”流派思想与实践评述
【反思】
孙老师眼中的情智语文是工具语文。情智语文,首先是语文,是共同的语文。语文就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情智语文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语修逻文的感悟中放飞情智。书声琅琅,是情智的抒发;议论纷纷,是情智的倾诉;高潮迭起,是情智的迸发;静思默想,是情智的萌动;奋笔疾书,是情智的倾泻;滔滔不绝,是情智的奔涌。
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情智语文则成了水中花、镜中月。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情智语文是人文语文。一首首诗歌是人类情思的抒发;一篇篇小说是人类悲欢离合的述说;一则则寓言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一个个童话是人们心灵的倾诉……文章,包蕴了人们多少的情感;文章,凝聚了人们无限的智慧。情智语文关注的是学习者——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语文吗?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他们会学语文吗?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他们自觉地学语文吗?关注他们的学习品质——他们能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吗?
心中有情,目中有人,脑中有智,手中有法,这是情智语文的特征。心中有情,我们的课堂就会未成曲调先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目中有人,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只见教案,不见学生,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见书本,不见生命;脑中有智,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就会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就会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手中有法,我们的课堂就会深入浅出,就会循循善诱,就会因材施教,就会让学生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