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
听了程凤娇老师执教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第一课时,下面谈谈我的感想。
1、质疑中激趣导学:
教学开始,先热身运动,拉近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图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提高了读书、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完整,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教学有什么用处?从引导学生实验,体会雷奈克的心情入手,一步步深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标明确,从板书课题到新授到小结,教学过程完整。同时抓住一系列重点问题展开,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是怎样发明?
3、朗读有效训练。
在语文课堂上,始终强调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上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课上读书形式多样,通过范读,练读,指读,选段读,男女分读,而且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
4、重合作。
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看,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扩大参与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的形成。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来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再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总之,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精神,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