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校本课程>>个人小课题五月理论研究(承金梅)

个人小课题五月理论研究(承金梅)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姚琴娟

“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

学习主题

如何进行童话剧表演

姓    名

承金梅

学习时间

2018.5

内容摘要

(一) 自由选择角色

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表演意识比较强烈,因此在选择角色上,教师应该更多给予其自由。面对角色选择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再以“同伴”、“老师”等身份介入,带动他们对角色的认知以及表演欲望。

《球球老老鼠》开始表演前,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表演的角色。故事中马小跳与他的伙伴张达、毛超、唐飞,在班级中都能找到性格相似的人。故事人物角色一公布,孩子们争着选择。连智慧的化身——龟大师,争抢的人也比较多。由此看出,越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学生的表演欲望越高,他们越是喜爱。如果强行点一个学生表演,也许一开始不乐意,一段时间后也就接受了。但他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可能在表演过程中慢慢减少,不利于长远发展。

这次尊重儿童的选择,自由选择角色,给孩子的精彩表演提供了保障。

(二)及时增添内容

我们通过演一演来判断前期生成的剧本是否适合表演,如果剧本的内容不利于表演时,应该更多地尊重学生,多给予自由思考、自主讨论的空间,相信他们在生活当中激发出的智慧,一定会提炼出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形成适合他们的剧本。

比如:在寻找鬼大师的一段情节中,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除了对话,人物的动作外,没有创新。孩子觉得在表演的时候气氛不热烈。于是共同出谋划策,决定加入一小段歌舞表演《捉泥鳅》,精彩的歌词、活泼的旋律,孩子们边唱边跳,美妙的歌曲给故事带来了欢乐,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形象更突出了。

童话是孩子梦的翅膀,童话伴着孩子的成长。准备时间持续了一周左右。大家情绪分外高涨,每天放学总是听到有学生欢叫着“排练去喽!”下课也能听到他们谈论演童话,他们把演童话剧当成是最好玩的游戏。偶尔我也会八卦一下他们,有什么新想法,刺激孩子们想出更多新想法。看到他们彩排时那种投入,即使争吵,闹点小矛盾也是为了节目的可爱样子我暗暗欣喜。

(三)大胆舞台展示

我们在学校“童话剧场”,拉开了表演的帷幕。表演开始了,这样的表演真让人难忘。学生们都做了精心准备,做了头饰,准备了道具,穿上了卡通服装,大家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还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不管是球球老老鼠,还是调皮的马小跳,背着龟壳的鬼大师,即使是表演一棵树的孩子也表演得很认真。让我高兴的是有的将大段的旁白背诵得很流畅,有的平时上课不爱发言但却演得特别好,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故事来创编,喜爱的角色来表演。特别是当歌声《捉泥鳅》响起时,剧场里观看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跟着节奏唱起来,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故事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虽然演出得还显稚拙,但是他们的认真投入让我感受到他们那份童真,热情,我为这样的精彩感动着。这精彩的表演是他们课下琢磨人物性格特点、神态表情,在合作中积累经验,在修改中努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尊重孩子的需要,开启了美妙的童话之旅。孩子们在童话中成长,童话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心得体会

孩子是童话的主人,只有细致地观察,深入地分析,才能了解他们的表演需求。只有尊重孩子,满足兴趣,才能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只有尊重孩子,发挥孩子的主体意识,适宜地指导,他们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