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德育天地>>德育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悠悠孩童心 浓浓敬老情”道德讲堂

“悠悠孩童心 浓浓敬老情”道德讲堂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悠悠孩童心 浓浓敬老情”道德讲堂

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姚琴娟

一、道德放歌——唱《公民道德歌》。

二、经典解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出自《孟子梁惠王》。《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三、见贤思齐——讲敬老、爱老的故事

发生在重庆的道德故事:

黔江孝顺媳妇潘贵兰病榻前悉心侍奉婆婆10年,“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喝茶水、什么时候上厕所……”婆婆的生活规律,已成为刻录在潘贵兰大脑中的作息表。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黔江区阿蓬江镇龙田社区7组的孝顺媳妇潘贵兰,却一直悉心照顾躺在床上的96岁婆婆长达10年。白天无论有多忙,干活的地方有多远,潘贵兰都要按时回家给婆婆煮吃的;无论夜有多深,她都要按时起来背婆婆上厕所。婆婆每天晚上都要上3次厕所,由于白天太累,她怕晚上睡过头,特地叫女儿在手机上设置了3次闹铃。“没有她的这张笑脸,没有她的细心伺候,我哪能活到今天!”提到儿媳潘贵兰,96岁的张昌娥老人便打开了话闸子。在张昌娥老人的眼中,潘贵兰是一位孝顺的媳妇,也是婆婆唯一依赖的人,心里有什么话,要吃什么,老人总是很直接地给潘贵兰说。张昌娥老人至今眼不花,说话吐词清楚,只是听力不太好。说到儿媳潘贵兰,老人是一说一个好。1972年农历十月十四,是潘贵兰与张昌娥老人的长子简春伦大喜的日子。自进这个家门后,潘贵兰深知这个家庭负担很重,有年近六旬的父母和一个上小学的弟弟。每天,她天不亮就起床为弟弟煮饭,弟弟吃完饭上学后,才叫公婆起床。快吃晚饭了,潘贵兰把张昌娥老人从床上扶起,首先端来兑好的白糖开水,自己先试试冷热,然后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嘴里。“吃饭前,要多少给她喂些开水,饭才不会梗在喉咙里。”潘贵兰说。

四、反思自省——看了道德短片听了这则道德故事,你们什么想法吗?你们是不是在反省自己呢?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敬老、爱老有道德的小公民呢?同学们想想你们在社会、在家里,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一个敬老、爱老、有道德的公民,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了。

五、道德感言——师生讲述此时心中的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制作“敬老、爱老”贺卡。

六、福泽相传——组织代表们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们。

七、课后行善——同学们老师要求你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敬老、爱老的小公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