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农村小学儿童创意绘画的实践研究>>理论导航>>2019.6月理论学习记载表(刘方圆)
2019.6月理论学习记载表(刘方圆)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方圆
农村小学儿童创意美术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
学习主题 | 浅议农村小学环保创意与美术教学 | 姓 名 | 刘方圆 |
学习时间 | 2019.6 |
内容摘要 | 农 村 小学 应 根 据 教 学 实 际,将课程设置与环保创意相结合,创办有农村特色的 环保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艺术素质的发展。 (一)安全性原则 给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教育活动环境,让他们快 乐的学习,健 康 的 成 长。 保证所设计的创意美术教 学 活动对幼儿都是安全可靠的,巧妙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使幼儿使用环保、安全的美术活动材料。 (二)教育性原则 深入挖掘美术教学活动的环保性,发挥创意教学材 料的教育价值,使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孩子的 发展而创设,尊重幼儿心理特征,利用环保资源、构思 创意教学,做到让孩子从美术活动中能感知美的存在、 启发环保意识、体验环保创意,帮助幼儿综合艺术能力 的发展。 (三)互动性原则 小学的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幼儿应有自主选择和 使用环保教学材料的权利,保证幼儿与美术材料之间的 相互作用。 让幼儿决定自己的环保创意,以最大限度 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性,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美术学 习、自主构 思 环 保 创 意,与 教 师 的 美 术 教 学 进 行 良 好 互动。 (四)变化性原则 环保创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 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智力发展以及农村特 有的民俗文化、自然环境优势和季节的变换等,有的放 矢地更新环保创意,让环保创意美术教学设计,贴近农 村幼儿生活、富有农村特色气息,给幼儿带来可以一个 自由发挥、自由探索的良好空间,使环保创意、美术教 学更好地为孩子成长服务。 二、环保创意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农村小学的建设、教育经费与城市小学相比较 为薄弱,但是,如果能将乡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完美融入 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也能充分体现乡村特色,一 样可以创设出一个环保、新颖、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创 意美术空间。 (一)挖掘乡土元素,开展环保美术活动 农村有着天然的优美环境,丰富的乡土资源,只要 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自 然资源,就能扭转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劣势。 幼 儿 园美术教师,可以挖掘这些乡土元素,对其进行开发创 造,使之变成珍贵的环保创意教学资源,创设出具有显 著乡村特色的小学美术材料,为小学实施环保的美 术教学创意,给农村幼儿带来无穷的欢乐与童真! 教 师可以开展美术创意活动,让孩子一起来参与教室环境 布置,选择创意美术的材料,把家乡丰富的乡村资源有 效的加以利用,让教室的布置和乡村资源进行有效衔 接,使得教 室 小 环 境 和 自 然 大 课 堂 相 辅 相 成。 例 如, 可以将班级环境主体设置 为“ 农 家 乐 趣 多”,将 墙 面 用 大豆、玉米等材料贴制成金色的小房子,花生铺成乡间 小路,呈现 丰 收 富 裕 的 景 象。 用 树 叶 拼 成 小 白 兔、小 鸡、鸭子等各种动物形象,用来展示孩子的生活照片, 一个动物代 表 班 级 的 一 个 孩 子。 让 幼 儿 在 和 教 师 一 起 布置教室环境的过程中,认知到原来生活中的乡土资 源,也可以变成那么美的创意美术材料,使幼儿即学到 了相关的美术创意乐趣,又激发了他们参与环保创意的 积极兴趣。 为了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教 师可以经常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让丰富 的乡村资源成为激发环幼儿保创意的天然美术课堂。 如带孩子去亲近自然观察落叶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 带孩子走进农家与小鸡说说悄悄话,把自己看到的小鸡 画出来。 在大 自 然 的 怀 抱 中,孩 子 们 的 思 维 得 到 丰 富 的启发,奇 特 的 想 象 力 会 令 人 始 料 不 及, 赞 叹 不 已。 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发挥着无拘无束的创意,为环 保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
心得体会 |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废物”用得好它们还有价值,用得不好它们还是废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为它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 教室里的“百宝箱”为那些忘带材料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让那些原本已被丢弃的物品重新有了利用价值,让学生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比如棒冰中的小木棒,吃完棒冰之后便失去其价值,但在美术课堂上,在师生的巧妙设计和创作下,小木棒却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小书签、手机小挂件,成了古时候的竹简。学生还将自己喜欢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写在小竹简上面,颇有创意,学生们念着自己写在小竹简上的古诗词,不但忘却了背诵的枯燥与乏味,还盛行起了一股复古之风。又如一次性筷子,在学生的小手中,经过精心的设计,变成了小木屋、飞机模型、创意笔筒等;蛋壳变成了不倒翁、拼贴画等。这些被丢弃的物品,在活跃的美术课堂上,经过学生的巧妙创意,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