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师生园地>>教师博客>>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三)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三)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成

(三)读与写结合

 《盘古开天辟地 》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如果仅致力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不能完全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也不能促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说、写、听的其他语文能力提升。若采用读与写有机结合的教学,那么就会展现一片新天地。教学过程如下:

 1、乱序排列中感受想象不能随意。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双眼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四肢,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肌肤,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血液,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汗毛,变成了(隆隆的雷声);他的汗水,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学生指出这样写虽然内容没有改变,但是让人觉得想象不合理)

 2、引读与背诵中内化语言表达方式。

3、学生展开想象

师:课文中还用了哦一个省略号,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出示:他的           ,变成了                             

1)学生自由畅写一个内容。

2)小组合作将内容组合成一段话。

(如: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他粗粗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他身上一个个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起伏不定的心情变成了反复无常的四季。“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 

师:听了你们的述说,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在神话世界里翱翔你们能把一个省略号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真是了不起啊!省略号依然不能擦去,因为世界上的万物你写不完的。在古文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文本配乐朗读)

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su)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zh)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

学生的不同描述,相互补充着,相互启发着,心理空间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语言施展领域也同时得到拓展。 从这个教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者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与言语形象、言语内涵、言语情感的聚合点,使感情朗读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驱动学生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他们飞扬着智慧的言语,真正的促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读是“入”,是“吸收”;写是“出”,是表达。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交叉,滚动发展,其收效是唯“朗读”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应把握:(1)读写结合之点——可以结合课文的形式进行仿写,但更多的还是结合或依据原文内容、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2)写的内容——紧紧以课文内容为写的素材或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背景进行生发;(3)写的时间——或随时穿插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间的内涵、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句段篇章方法过程中,或在阅读课的最后阶段,以不破坏课文的情蕴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为准。与读结合的写即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能强化言语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这一石多鸟之举,岂能因为操作时气氛不热闹而使之退出课堂这个殿堂!

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手段之一,但不是阅读教学唯一的法宝。且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的“目治”也是读。“读”是个广义的概念。“读”占鳌头,听说写思兼容并包,才是正举,若偏执于一端,唯“朗读”是尊,不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机交织在一起,使之滚动发展,那么,我们的阅读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语文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