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九月理论学习材料(卞雅君)

九月理论学习材料(卞雅君)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卞雅君

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的不良表现,你有吗?

摘录: (1)算旧账、处理学生偶发现象:

其一,教师讲课前过长时间讲评作业,算旧账,浪费时间;

其二,抓住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不放,不但浪费时间,还打乱了学生的思路,破坏课堂和谐气氛。

我听过一些语文教师发牢骚,说教材上的课文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学。其实这只是一小部分教师没有好好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借口。

韩愈的《师说》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的基本责任之一,就是要把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例如朗读、默读、口语交际,演讲,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里词句的优美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懂得何谓语文,自觉学习语文,并从中获取乐趣。

而且,教材后面的习题往往就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了它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好基础的时候,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力才最集中,很多学生都会认真、专心地听老师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每一堂课老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目标,对于老师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的任务则是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吸收并消化。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将四十分钟浪费掉。

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在小学课堂上很多老师上课的第一件事不是进入新课,而是处理上节课中遗留的问题,比如在改作业时哪些学生书写不认真,哪些学生作业没完成等类似的问题,说完这些也许用34分钟,之后才开始讲课。在讲课过程中还会因为某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批评学生还要用去一些时间,就这样一堂课的三分之一用来处理其他事情了,而由于这些事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老师的情绪,以致于破坏了课堂和谐的氛围。

(2)照本宣科现象:

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顺着教案一直讲到底,教得多练得少,收效甚微。

(3)教师领跑现象:

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循环往复,不顾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表面上热热闹闹,长期下来造成两极分化,这也不是有效利用时间。

(4)安排设计不科学现象:

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活跃,只重形式不重效果。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津津有味的讲,学生热热闹闹,虽然形式不少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内容重点不突出,不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教学效果较差,浪费学生认知的最佳时间。

(5)课堂气氛沉闷现象:

教师上课缺乏激情,不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评价欠缺,课堂方法呆板,课堂形式单调。

(6)教学节奏过慢现象:

表现在学生思维超前,教师滞后,表面上没有浪费时间,实际上长久下去是更严重的浪费时间。

以上几个现象都会导致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学生在校的时间相对缩短了,课业负担大大减轻了,然而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量却不能因此而打折扣。

反思:让学生更有效地学有所得,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实际上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