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言语实践活动的研究>>绩效性材料>>案例分析(徐群)

案例分析(徐群)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群

小松鼠找花生》案例分析

《小松鼠找花生》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6课,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从而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下面针对这课实况进行一下回顾。

片段一:

1、画面出示小松鼠奇怪的表情。  

    师:“咦!小松鼠怎么了?” “噢!原来它不知道眼前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师:“这是什么呀?” “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你愿意告诉它答案吗?”  

2、看画面,同桌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3、师:“再来看看花生长得怎么样?”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小花。(理解“绿油油、黄灿灿” 教师指导:绿油油是说绿得发亮,像是冒出了油似的;黄灿灿是指黄得耀眼夺目。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完成填空。)  

同时出示:绿油油的(   黄灿灿的(   )。  

     4、师:像“绿油油、黄灿灿”这类词还有很多,它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能说一说在它们家庭中还有哪些成员吗?(启发引导说说ABB 形式的词)  

5、师:“颜色这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出示:“绿油油、黄灿灿”。

   本段教学中学生按图想象说话。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说话。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说话,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片段二:

1、师:小松鼠听到这个好消息,它心里怎样?它又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导演和小演员,请小朋友们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续编故事:  

1)小松鼠和妈妈对话。  

2)小松鼠找花生果后再与蚯蚓对话。  

选择一个主题编一编、演一演。教师指导:四人小组,组长分配小组成员任务。  

2、小组上台表演交流,集体点评。  

    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披文入境。通过小组合作续编故事挖掘教材的内涵,填补了教材的空白,丰富了教材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相联系,拓展延伸环节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