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1、老师引: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这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这样的一口装满了水的大缸放在假山下面,孩子们就在周围开心地玩耍,会发生什么?交流后出示课件。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孩子突然就掉进去了,此时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做呢?
生:他一定会( ),一定会( )。
师:哎呀,那赶紧拉他上来呀?
生:不行不行,缸太大,我们人小。
生:它的高度比小朋友的个子还要高??
我们看的人都很着急,边上的小朋友更不要说了。他们都怎样了?看图说一说。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读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板书:慌)
(1)“慌了”
(点击:慌)就是怎么了?从哪看出?了解哭的、喊的、跑的
都是慌的表现。(板书:哭 喊 跑)
(2)那么,我们该怎么读好这段话呢?学生自由朗读。
师:来,听一听谁最急,最害怕。(指名读)
(3)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边哭边喊什么?
(4)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全班齐读本段)
(5)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说一句话吗?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为了迎接家长会,别的小朋友都认真地打扫卫生,有的( ),有的( ) ,还有的( )。小李同学不认真,他( )。
?课间,别的小朋友们都在玩,有的 ( ),有的( ),还有的 ( ) 。小光同学没有玩,他( )。
师:你能再说些其他的句子吗?
( ),(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想象,
个性表达。】
4、此时,小朋友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些办法都是为了让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快点离开水。板书:人离开水
师:正当别的小朋友慌成一片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板书:慌
【案例分析】
1、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随机应变能力。拓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有感情地读”的目的。
2、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获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提供一些形式新颖,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才能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才会发展,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课文来引导学生经历语文实践,聚焦语言文字,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本课中重点抓住“三个有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练说例子取材于学生的生活,重在会说,从而达到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言语实践的目的。